“大机组长距离供热太原论坛”聚焦供热行业绿色转型

核心提示:2月28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力科技网承办的“大机组长距离供热太原论坛”开幕。

2月28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协会城镇供热分会提供指导,中铁三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力科技网承办的“大机组长距离供热太原论坛”开幕。

uploadfile/2025/0306/174124500824720681.jpg

本届论坛邀请19位院士、专家,以“大机组长距离输送低碳高效”为主题发表演讲、交流答疑。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能源专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代表等线下近400齐聚一堂,线上近3000人,共同探讨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推动供热行业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聚焦前沿,共谋发展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牛小化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以“一套系统覆盖百万人口、单网年减排超10万吨”的实效,正成为破局关键——它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打通区域能源协同的“供热血脉”。同时,他提出三个期待:围绕“大机组灵活性改造”,深挖煤电与新能源耦合潜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聚焦“长输管网智慧调控”,破解“送得到”与“送得省”的矛盾,提升供热效率;探讨“跨区域热力交易”,让余热资源流动起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价值最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供热行业的低碳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系统性工程。他呼吁各方加强合作,推动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构建高效、智能的现代供热体系。

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进行表示,山西院从昔日“煤电设计主力军”,到如今在多能互补、长输供热、新型储能等技术前沿持续突破,转型之路正是中国能源央企深化改革、创新突围的缩影。

陈进行指出,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将为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平表示,供热行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强调,未来供热技术的发展应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选择最优方案。于俊崇指出,内陆城乡地区的低碳高效供热需要多方协作,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清洁能源、核能和热泵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山西省城镇低碳高效供热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能建山西院节能分公司总经理赵杨波指出,大机组长距离供热,作为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体现技术创新力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关键所在。

长距离供热作为一种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实现低碳供热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能耗高、热损失大、系统复杂等问题。清华大学教授付林表示,在低碳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成为关键,而长距离热网的输送能力,则需要优化调峰模式以应对供需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中国供热能源的转型不仅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

常纪文表示,中国未来供热能源的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中国有望构建起清洁、高效、智能的现代供热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运行局调研员萧文华指出,智能化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是热力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5G技术的应用为热力网的智能化调控提供强大支持,能够实现热力资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副理事长尹留成指出,未来供热行业应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供热、工业余热利用以及智能化调控技术,推动供热系统向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机制,北方集中供热有望实现高效、低碳、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实践先行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了供热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实践案例。

据山西省城镇低碳高效供热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黄运波介绍,山西院在低碳高效供热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包括高效热泵技术、工业余热利用、智能供热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山西省城镇低碳高效供热技术创新中心学委会主任、中国能建山西院节能分公司总工程师刘冲指出,在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热电联产供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才能实现热电联产供热的可持续发展,为城镇低碳高效供热贡献力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华电原副总会计师陈宗法,在《推进低碳化改造,更好发挥煤电发电、供热、调峰作用》演讲中,分析了煤电企业低碳化改造的挑战与路径,强调煤电在发电、供热、调峰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太原分公司院长马庆中,系统回顾供热技术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广义高背压热电解耦特性的研究成果。强调通过优化热电解耦特性,可以显著提升机组的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来自山西省城镇低碳高效供热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杜洪岩、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王飞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火电厂灵活性改造、高强度管件研究、广义高背压供热技术等主题发表演讲,展示供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

案例分析方面,重点展示了托克托至呼市长输供热管网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情况,指出该项目在技术、资源整合及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

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治坤,介绍高背压耦合增汽机乏汽梯级供热技术及其应用案例,指出其在双碳目标下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意义。


凝聚共识,共绘蓝图

本届“大机组长距离供热太原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供热行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政策支持为坚实保障,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全面推动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高效、智能、低碳的现代供热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电力科技网CEO魏毓璞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是能源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供热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通过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魏毓璞表示,中国电力科技网作为能源领域交流传播平台,始终致力于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未来,将继续加强与政府、各大集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助力大机组长距离供热典型示范项目的推广,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对于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的市场前景、政策支持及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魏毓璞表示,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的重视,大机组长距离供热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成为热议焦点。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中国供热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清洁能源供热、工业余热利用、智能化调控等新技术、新模式将逐步成为行业主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需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展望未来,中国供热行业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不仅能够实现供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经晓萃)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3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