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
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储能事业部节能所所长洪增元,对会议作技术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储能技术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关键一环。新发展催生新产业,造就新机遇,从国家到地方,各项储能支持政策纷至沓来,新型储能发展转入新赛道,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系统成本和应用前景,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举行。会议参与单位包括发电集团、电网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等领导和技术人员,与会代表近200人,30
位专家学者针对会议主题“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将近年来各自对储能产业的理解和储能技术新成果作了专题介绍,专家发言紧紧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最新成果和前景展望开展交流,让参会者深感视野开阔、收获满满。
下面结合本次会议的专家发言、与会代表的关注重点,以及个人对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些体会,谈一下对具体的技术梳理和与会观点的总结。
1、周孝信、潘复生两位院士高屋建瓴,对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给出了解决思路和发展建议;
2、马福元首席专家、重庆大学崔秋实老师以及浙江大学江全元老师,分别就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和含有储能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关键技术,以及多元储能系统技术及其商用模式提出了方案思路和系统解决办法,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3、清华大学陈来军老师和中科院工程物理所纪律老师,分别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各自机构牵头开展的应用项目情况进行了案例分享,为压缩空气储能的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东汽翟璇副总、哈锅科技舒振杨先生、上气储能科技刘譞辰经理、国家电投储能研究院张国强主任分别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熔盐蓄热等长时储能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案例作主题发言,从系统解决方案、设备集成供货、产业发展格局展望等方面为电力行业长时储能系统和设备发展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5、兀鹏越主任、马唯伦先生、唐有根老师、赵宇研究员、张红博士分别就火电储能耦合、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电化学、氢能储存等储能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介绍,为储能产业提供了多元化发展途径;
其他专家也进行了精彩发言,思路开阔、观点鲜明,很有指导意义。
各位参会的领导、专家和硕博同学们在此次会议上积极踊跃发言提问,针对储能行业关注热点问题与专家们深入探讨,互动交流,体现本次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的价值所在。
对于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发展,本人也谨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1、规模化发展、社会化协作。有专家会上也提出了提高储能电站规模、降低单位投资成本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本人非常认同,而规模效益和社会协同是降本的最有效途径。以压缩空气储能为例,目前的容量等级已经提高到300MW等级,单位造价已大幅降低,而采用社会化协作,让更多的专业厂商参与进来,则有利于性能提升和成本减降。
2、多元化发展,标准化实践。储能技术目前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大家非常希望看到的,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可独立可耦合,多元化发展也使储能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衔接,可持续发展;此外,储能行业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定制化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只有标准的完善,后续批量化建造储能电站,相信储能产业的度电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也更有利于储能技术的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本次会议的体会和感触,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
最后,还要感谢中国电力科技网成功搭建储能交流平台、举办此次会议,感谢魏毓璞主任及周丽副秘书长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本次会议对今后我国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发展,必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储能技术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关键一环。新发展催生新产业,造就新机遇,从国家到地方,各项储能支持政策纷至沓来,新型储能发展转入新赛道,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系统成本和应用前景,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举行。会议参与单位包括发电集团、电网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等领导和技术人员,与会代表近200人,30
位专家学者针对会议主题“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将近年来各自对储能产业的理解和储能技术新成果作了专题介绍,专家发言紧紧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最新成果和前景展望开展交流,让参会者深感视野开阔、收获满满。
下面结合本次会议的专家发言、与会代表的关注重点,以及个人对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些体会,谈一下对具体的技术梳理和与会观点的总结。
1、周孝信、潘复生两位院士高屋建瓴,对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给出了解决思路和发展建议;
2、马福元首席专家、重庆大学崔秋实老师以及浙江大学江全元老师,分别就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和含有储能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关键技术,以及多元储能系统技术及其商用模式提出了方案思路和系统解决办法,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3、清华大学陈来军老师和中科院工程物理所纪律老师,分别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各自机构牵头开展的应用项目情况进行了案例分享,为压缩空气储能的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东汽翟璇副总、哈锅科技舒振杨先生、上气储能科技刘譞辰经理、国家电投储能研究院张国强主任分别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熔盐蓄热等长时储能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案例作主题发言,从系统解决方案、设备集成供货、产业发展格局展望等方面为电力行业长时储能系统和设备发展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5、兀鹏越主任、马唯伦先生、唐有根老师、赵宇研究员、张红博士分别就火电储能耦合、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电化学、氢能储存等储能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介绍,为储能产业提供了多元化发展途径;
其他专家也进行了精彩发言,思路开阔、观点鲜明,很有指导意义。
各位参会的领导、专家和硕博同学们在此次会议上积极踊跃发言提问,针对储能行业关注热点问题与专家们深入探讨,互动交流,体现本次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的价值所在。
对于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发展,本人也谨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1、规模化发展、社会化协作。有专家会上也提出了提高储能电站规模、降低单位投资成本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本人非常认同,而规模效益和社会协同是降本的最有效途径。以压缩空气储能为例,目前的容量等级已经提高到300MW等级,单位造价已大幅降低,而采用社会化协作,让更多的专业厂商参与进来,则有利于性能提升和成本减降。
2、多元化发展,标准化实践。储能技术目前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大家非常希望看到的,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可独立可耦合,多元化发展也使储能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衔接,可持续发展;此外,储能行业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定制化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只有标准的完善,后续批量化建造储能电站,相信储能产业的度电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也更有利于储能技术的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本次会议的体会和感触,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
最后,还要感谢中国电力科技网成功搭建储能交流平台、举办此次会议,感谢魏毓璞主任及周丽副秘书长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本次会议对今后我国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发展,必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