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
讲座名称:火电厂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交流2019年会总结
报告人:徐洪研究员级高工
报告单位: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讲座时长:18:30
内容简介:第八届“火电厂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交流2019年会”总结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研高徐洪 大家刚才从各方面交流了体会,谈得都很好。我也不是总结,就是个人体会。 第一,本届年会专家层次很高 潘际銮院士是国内金属焊接泰斗;葛昌纯院士是高温合金资深专家。两位担任年会主席,再加上仅次于院士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郑文跃,技术支持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副院长张乃强、苏州热工院主任赵建仓,基层参会者很难有机会和如此高级别专家一起交流,体现中国电力科技网办会很用心。 第二,专家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张乃强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谢锡善、郑文跃教授代表我国大学领军力量;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单以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博士后车畅、研究员赵建仓、上海成套院研究员赵双群,代表我国科研院所较高水平;大唐科研院华中分公司金属所首席专家宋利,神华国华研究院主任杨超,代表各集团科研力量;宝钢研究员翟国丽、湖北新冶钢首席工程师孔繁革、武汉重工研高黄文,代表我国制造单位在高温耐热钢制造方面的水平;华能山东公司技术专家王金海,齐鲁首席技师程平,代表国企火电厂技术水平。 第三,非常可喜的现象——老中青三代同台演讲 年纪最大的专家谢锡善教授,84岁依然精神抖擞,老当益壮。最年轻的清华大学博士张宇,20多岁朝气蓬勃,后继有人。还有中生代专家,都在生产科研一线,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演讲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用、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 向教授演讲内容理论性很强,这样是不是大家就不感兴趣了?其实不然,互动环节,大家对他的提问很多;也有实用性很强、很接地气的演讲。程平、金万里专家,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论、实验研究,直接和设备打交道:程平自己研制的实用新型专利,看起来很小,但能解决大问题,大家很感兴趣;金万里做了900多台氧化皮检测,积累丰富经验,和大家分享,向教授都说:“哎呀,还有这个问题?”感觉蛮震撼。 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王金海、宋利,还有苏州热工院鲁立的技术经验交流,有普遍性,进而思考,提出解决办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解决生产问题;杨超谈了技术监督管理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建立金属监督平台,虽不是专业问题,实际上是管理创新。 第五,本届年会主办方很专业、认真 从发会议通知到日程安排,包括选酒店、安排食宿,中国电力科技网都做得很细致。魏毓璞主任很认真,今天中午一直延到12:20才结束,一般会议早早就散了,包括我们省里会议。会议安排紧凑,讲的人累,听的人也累,一下子要吸收很多知识,与会嘉宾很专业、务实,提问很踊跃。今天上午最后提问时间都不够,如果不认真听,是提不出问题的;如果对演讲内容不感兴趣,也不可能提出专业问题。最后时间超了,我们才告一段落。这种互动恰恰体现了大家对会议内容的关心和对信息接受的反馈。 大家分享体会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教授、专家、学者、调试试验者和火电厂生产基层人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金属材料焊接方面的问题。 现在其他平台很难组织起这样的专业会议,也就是我们中国电力科技网。因为各个集团拆分了,要组织会议就要全部召集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一个特色,专家层次不会那么高,也就请几位专家,五大集团之一组织的一次会议就请我和另外一位,而且范围比较窄,不可能那么大覆盖面,有那么大代表性。 最后,提一点希望。我们既然把这些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技师等专业人员聚在这个平台上,希望能够进行技术交流,展开合作。教授有教授的优势,他们理论很强;而工程技术人员,你还不得不服。所以这样一个平台正好让我们能够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交流还能合作,这对我们国家金属材料和焊接技术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两天大会,我觉得开得很成功,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刚才郑教授还说“明年开年会,不等魏主任安排,自己也要报名。” 再次感谢魏主任和中国电力科技网团队,希望再接再厉,越开越好!
报告人:徐洪研究员级高工
报告单位: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讲座时长:18:30
内容简介:第八届“火电厂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交流2019年会”总结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研高徐洪 大家刚才从各方面交流了体会,谈得都很好。我也不是总结,就是个人体会。 第一,本届年会专家层次很高 潘际銮院士是国内金属焊接泰斗;葛昌纯院士是高温合金资深专家。两位担任年会主席,再加上仅次于院士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郑文跃,技术支持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副院长张乃强、苏州热工院主任赵建仓,基层参会者很难有机会和如此高级别专家一起交流,体现中国电力科技网办会很用心。 第二,专家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张乃强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谢锡善、郑文跃教授代表我国大学领军力量;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单以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博士后车畅、研究员赵建仓、上海成套院研究员赵双群,代表我国科研院所较高水平;大唐科研院华中分公司金属所首席专家宋利,神华国华研究院主任杨超,代表各集团科研力量;宝钢研究员翟国丽、湖北新冶钢首席工程师孔繁革、武汉重工研高黄文,代表我国制造单位在高温耐热钢制造方面的水平;华能山东公司技术专家王金海,齐鲁首席技师程平,代表国企火电厂技术水平。 第三,非常可喜的现象——老中青三代同台演讲 年纪最大的专家谢锡善教授,84岁依然精神抖擞,老当益壮。最年轻的清华大学博士张宇,20多岁朝气蓬勃,后继有人。还有中生代专家,都在生产科研一线,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演讲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用、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 向教授演讲内容理论性很强,这样是不是大家就不感兴趣了?其实不然,互动环节,大家对他的提问很多;也有实用性很强、很接地气的演讲。程平、金万里专家,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论、实验研究,直接和设备打交道:程平自己研制的实用新型专利,看起来很小,但能解决大问题,大家很感兴趣;金万里做了900多台氧化皮检测,积累丰富经验,和大家分享,向教授都说:“哎呀,还有这个问题?”感觉蛮震撼。 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王金海、宋利,还有苏州热工院鲁立的技术经验交流,有普遍性,进而思考,提出解决办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解决生产问题;杨超谈了技术监督管理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建立金属监督平台,虽不是专业问题,实际上是管理创新。 第五,本届年会主办方很专业、认真 从发会议通知到日程安排,包括选酒店、安排食宿,中国电力科技网都做得很细致。魏毓璞主任很认真,今天中午一直延到12:20才结束,一般会议早早就散了,包括我们省里会议。会议安排紧凑,讲的人累,听的人也累,一下子要吸收很多知识,与会嘉宾很专业、务实,提问很踊跃。今天上午最后提问时间都不够,如果不认真听,是提不出问题的;如果对演讲内容不感兴趣,也不可能提出专业问题。最后时间超了,我们才告一段落。这种互动恰恰体现了大家对会议内容的关心和对信息接受的反馈。 大家分享体会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教授、专家、学者、调试试验者和火电厂生产基层人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金属材料焊接方面的问题。 现在其他平台很难组织起这样的专业会议,也就是我们中国电力科技网。因为各个集团拆分了,要组织会议就要全部召集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一个特色,专家层次不会那么高,也就请几位专家,五大集团之一组织的一次会议就请我和另外一位,而且范围比较窄,不可能那么大覆盖面,有那么大代表性。 最后,提一点希望。我们既然把这些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技师等专业人员聚在这个平台上,希望能够进行技术交流,展开合作。教授有教授的优势,他们理论很强;而工程技术人员,你还不得不服。所以这样一个平台正好让我们能够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交流还能合作,这对我们国家金属材料和焊接技术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两天大会,我觉得开得很成功,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刚才郑教授还说“明年开年会,不等魏主任安排,自己也要报名。” 再次感谢魏主任和中国电力科技网团队,希望再接再厉,越开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