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公司:看“老厂”的转型升级

核心提示:株洲发电公司  新年伊始,大唐华银株洲发电公司的员工们就纷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变化。正月初十,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该公司全


株洲发电公司

  新年伊始,大唐华银株洲发电公司的员工们就纷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变化。正月初十,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该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和检修部、控制部全体员工就开始分批进行3期15天的“封闭式”检修工艺培训,这也是株电首次在中层干部中不分专业、全员覆盖到位的集中生产培训,更是该公司亮剑“企业转型”,从“作业转型、人员转型”着手开始的新年第一项重大工作。

  作为大唐湖南分公司系统内机组容量最小、盈利能力最弱、环保要求最高、人员包袱最重的基层企业,株洲发电公司单靠两台31万千瓦机组(通过增容改造,目前已提升到34万千瓦),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型升级、再谋新生迫在眉睫。今年,该公司《总经理工作报告》更是把2014年定义为株电历史上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一场谋求从员工到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自我“变革”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企业转型
从“城市小容量老电厂”到“电力生产综合服务提供商”

  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早在2006年,株洲发电公司就在湖南省内率先实施了机组脱硫改造。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完成了全部机组脱硫改造、部分机组脱硝改造、电除尘改布袋除尘、锅炉天然气点火改造、煤棚全封闭等一系列重大环保改造项目,环保工作一直处于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而该公司做好环保工作的决心和工作成绩,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株洲市民的理解和赞同,要求电厂搬迁的舆论氛围逐渐淡化。该公司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投入,全力打造“全控制、全封闭、全回收”、“零排放、零污染、零故障”的城市环保标杆电厂。

  做好环保工作,仅仅只能解决企业能否在城市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作为湖南省内装机容量最小的火电厂之一,如何进一步深挖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摆在该公司面前最大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一发展瓶颈,该公司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企业转型问题。

  针对“城市电厂”员工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老电厂”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该公司致力于打造“电力生产服务提供商”,大力发展对外电力检修、代维、代运等业务,通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不仅在河北、两广、贵州、湖南等地电厂树立了良好口碑,通过技术合作,印度、越南、印尼等地也都留下了该公司代维代运员工的足迹。


对外培训业务蓬勃发展

  与外部业务齐头并进的是该公司的电力培训业务。近年来,该公司在培训上做起了大文章,在做好内训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该公司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齐备的配套设施以及员工丰富的实践经验,成立了国内集发电仿真、火电厂燃料检验、设备检修、发电运行、化水、电力专业英语等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培训与考核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的实习培训基地。2013年,该基地仅培训业务收入就突破了700万元,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开展环保标杆电厂建设能够优化株电的生存环境、争取生存空间;通过拓展电力生产服务业务,能够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人员分流;建设综合培训基地,为开展电力生产各项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然而,在当前湖南省按容量、能耗分配电量计划的调度政策下,小容量电厂的特点使该公司处于先天的劣势,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企业潜力,实现更大价值呢?2013年,经过多方调研,该公司提出了“城市热源提供商”这一崭新的概念。

  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工矿企业众多,对工业蒸汽的需求量极大。该公司地处株洲城市中心,开展城市供热供汽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采用电厂集中供热替代分散建设的中小型锅炉,一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株洲整体环境质量;二是可加大企业电量话语权;三是利用机组发电余热对外供热可降低机组煤耗指标;四是对外供热还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目前,该公司正加强与政府、环保部门、上级公司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人员转型
从“产业工人”到“项目经理”

  2013年,株洲发电公司完成外部检修业务35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随着外部检修业务的不断增长,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检修员工人手紧张、内外检修无法兼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提出将检修员工培养成项目经理,让想干事、能创造价值的员工走到“台前”来,成为独当一面、能干成事的“领头雁”。

  2013年,该公司将项目经理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培训共4期,从基层检修班组中选拔出有经验的项目经理20余人,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让其到驻外项目部“实战演习”。通过内培外送的形式提升了项目经理的管理思路、理念和执行力,打造了一支业务过硬,综合管理及创效能力强的管理队伍。2014年,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项目经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将人员转型问题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大年初十开始的检修工艺培训正是为做好人员转型工作开展的系列培训之一,项目管理、检修管理、检修相关的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内容将会通过一次次严格的“封闭式”培训灌输到全体中层干部和所有检修人员心中。


“草根”业务经理王政(队伍前方戴红色安全帽者)第一次带队“出征”

  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该公司放开了项目经理的聘用机制,由原来的“专业主任担任项目经理”改为了选拔制。从检修班组中公开选拔了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基层员工,作为“项目经理备员”,对其进行重点培训。锅炉本体检修班班长王政就在项目经理任用机制的转型中尝到了甜头,“以前到别的厂去搞检修,项目经理都是我们专业主任的事,我们只能跟在后面做事,当经理,想都不敢想。”当了十几年班长的王政在2013年赴广东旺隆电厂检修的锅炉专业项目中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担任了项目负责人,成为了该公司出身“草根”的项目经理第一人。

  从“产业工人”到“项目经理”是该公司谋划“人员转型”的最终目的,如何使更多的员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如何让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在转型中得到实惠,如何用真实的效益引导机关、后勤、多经人员回流生产一线,该公司要走的路虽然还很长,但是已经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作业转型
从“经验式作业”到“流程化、标准化作业”

  2014年2月13日,元宵节前夜,株洲发电公司的检修队伍就已经踏上了远赴贵州黔东电厂开展循泵大修的征途。截至2014年2月,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外部检修业务260余万元,已签订合同的待完成外部检修业务达1300余万元。外部检修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让株电人在欣喜之余,再一次感到了“人口多、人手少”的压力。

  作为一家老厂,该公司虽然员工人数多,按装机规模计算,每万千瓦高达21人,但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达41.3岁,检修人员的平均年龄更是高达46岁,老员工虽有较强的技术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体力、精力逐渐衰退。而近年来新进员工数量赶不上自然减员数量,部分岗位出现技术断层现象,一线技术力量青黄不接。如何把人员包袱转化为人才优势?在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该公司开始思索如何推进“作业转型”。

  作业转型,就是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引导员工由经验作业向流程化作业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准确性和效率。贺鹰是该公司设备管理部的副主任,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和设备管理部的点检员们就在为一件事忙活着,就是为2014年3月即将开始的3号机组A修编制检修文件包和作业指导书。在贺鹰的电脑里,光检修文件包就有多达318个文件夹,而作业指导书更是不计其数。


株电检修人员严格对照“作业指导书”开展检修工作

  “以前检修师傅做事,基本上都是靠经验。就拿拆个轴承来说吧,张师傅习惯先卸左边的螺栓,李师傅可能习惯先卸右边的螺栓,但是这次3号机组A修,按照作业指导书,不但将细化到先卸哪一颗螺栓,甚至连该用几号扳手去卸螺栓都写得清清楚楚。”在贺鹰看来,这份凝聚了该公司设备管理部点检员4个多月心血,数易其稿的检修文件包和作业指导书就类似一份“游戏攻略”。“只要各部门严格按照检修文件包里的内容逐项落实,大修工作就肯定能如期完成;只要检修师傅们严格对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哪怕你没修过这个设备,只要修过同类型设备,也一定能完成任务!”

  节后上班的这几天,控制部员工梁冰珏和同事们一直在抓紧时间认真学习着电控部分的作业指导书。梁冰珏是去年10月份才从集控运行岗位转岗过来的新手,平时她大多时间只能跟在师傅边上看着,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她显得跃跃欲试,“作业指导书写得太详细了,每一个检修步骤,每一个工器具都写得明明白白的,下午我师傅才说这次检修,让我在他的监护下,对照作业指导书执行几个比较简单的任务。”

  如此认真地编写检修文件包和作业指导书,如此大规模地开展检修前的培训,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以检修文件包指导工作流程,以作业指导书规范现场操作,实现从“经验式作业”到“流程化、标准化作业”的转变,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员,实现员工的最大价值。

  在企业转型的道路上,株洲发电公司脚步铿锵,我们有理由相信,更有信心期待2014年将是开启该公司转型升级、自我升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年新征程,株电人整装已发,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春天的到来!

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视频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