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博弈之下,两者此消彼长。从利润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煤炭、火电的境遇出现了两极“反转”。
在煤炭价格下降、用电需求量增加、上网电价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上半年火电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修复和改善。与之相反,煤炭企业的业绩则普遍呈现下滑态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煤炭、火电企业利润再分配之际,煤电矛盾话题引起关注。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煤炭分析师张雯雯向记者表示,预计下半年动力煤市场供需宽松格局不变,煤价将区间震荡运行。随着煤电燃料成本压力或将继续降低,火电企业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
火电盈利修复
2023年上半年,火电企业业绩随着市场变化而加速修复。
华能国际(600011.SH)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126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9.67%。
不仅如此,华电国际、长源电力、上海电力、浙能电力、深圳能源、申能股份、粤电力A、建投能源、皖能电力、赣能股份和宝新能源等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部分企业增长幅度超200%。其中,宝新能源利润同比增长2766%~3538%,尤为显著。
煤炭价格下降以及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增长是推动火电企业业绩增长的两大因素。其中,宝新能源称,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公司发电量、上网电量同比增加;受煤炭价格回落影响,公司电力主业营业成本下降。
张雯雯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在煤炭保供政策持续发力及进口煤零关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呈供需宽松格局,秦皇岛港动力煤Q5000由年初1040元/吨,降至当前810元/吨,相较年初下降230元/吨,动力煤价格呈震荡下行走势。
张雯雯表示,据国家能源局数据,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燃料价格下降、用电需求增加、平均上网电价上升等,大部分电力企业火电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恢复,迎来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规划部副主任韩放在2023年上半年电力供需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家保供稳价及一系列纾困支持政策持续发力下,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有所缓和。一方面,今年以来电煤市场现货价格波动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厂燃料成本。另一方面,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持续发力,煤电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2023年度中长期合同普遍较当地燃煤基准价上浮20%,而电力中长期合同占交易电量的90%以上,发挥了市场在保供稳价方面的作用。但并非所有发电企业的业绩表现乐观。
比如,华银电力(600744.SH)2023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亿元;豫能控股(001896.SZ)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6.8亿元。
华银电力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火电业务受煤炭价格高位震荡因素影响,火电亏损情况仍未根本扭转。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47.28亿元,其中火电业务销售成本为44.44亿元,占营业成本的93.98%。韩放表示,客观来说,火电企业经营情况尚未实现“扭亏为盈”,大型发电集团火电亏损面达到50%左右,部分大型发电集团仍整体亏损。火电企业经营形势仍需高度关注。
煤企业绩承压
张雯雯分析认为,当前,动力煤市场供需仍显宽松。1—7月,生产原煤26.7亿吨,同比增长3.6%,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88.6%。截至8月10日,中电联燃料统计口径内燃煤电厂煤炭库存1.08亿吨,同比增长1834.9万吨,电厂煤炭库存基本处于近年高位水平。预计2023年下半年保供稳价政策不变,国内煤炭产量将平稳增长,同时进口煤在优势支撑下,整体供应充裕。后期,第二、第三产业虽可稳步发展,但整体需求释放有限,加之“迎峰度夏”结束后需求回落,整体煤炭消耗增速放缓。
在张雯雯看来,预计2023年下半年动力煤市场供需宽松格局不变,煤价将区间震荡运行。随着煤电燃料成本压力或将继续降低,火电企业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
不仅如此,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预期也将对火电企业的业绩形成支撑。
中电联统计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2023年上半年电力供需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总的电力消费趋势特征是:电力消费增速将比上半年进一步回升,实现中高速增长。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夏季气温、上年基数等因素,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并结合专家的预判,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煤炭价格下行,火电企业利润回归,煤炭企业则呈现出下滑之势。
2023年上半年,中国神华(601088.SH)预计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343亿元,同比下降16.5%—21.4%;陕西煤业(601225.SH)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118亿元,同比减少53%—56%。
6月28日召开的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指出,上半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相对稳定,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弱,中下游环节煤炭库存屡创历史新高,用户“买涨不买跌”情绪浓重,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现象增多,部分中长期合同兑现率下降,部分无法兑现的电煤长协资源无法转售其他用户,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
安信证券预测,煤价下行叠加部分履约率下降,煤企2023年半年报业绩普遍回落。
寻求共同价值
在煤炭、火电企业业绩“反转”的节点上,二者之间的矛盾再次引发外界思考。
众所周知,我国煤、电矛盾突出,利润博弈的现象长时间存在。2021—2022年,煤价飙升,火电企业出现巨亏,而此前的2012—2015年期间,煤炭企业因煤价下降而亏损严重。
安信证券分析指出,煤电矛盾的本质是煤、电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不同。“与相对实现市场化、伴随供需等因素发生变化的煤价相比,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仍非完全市场化。煤、电双方价格无法有效联动,造成煤炭市场定价与发电政府定价之间的不匹配。”
为有效化解煤电矛盾,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采取煤炭稳价保供措施,不仅调整了煤价合理运行区间,还加强电煤长协合同监管,要求严格落实“三个100%”(100%签约率、100%履约率、100%执行价格政策)。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对实行煤电联营,推动煤电一体化给予倡议指示。
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要深化或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愿景下,未来煤炭消费量将逐渐降低,同时煤电则由主体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发电量随之降低,二者均面临战略转型升级的共同诉求。
安信证券分析认为,煤、电利润重新分配下,煤企“煤电一体化”或是优质选择。“平抑周期波动、协同上下游降本,煤电一体强化业绩稳定性。煤电联营可以使煤企和电企建立一种互补的、长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降低因为煤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电厂燃料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还可减少中间采购环节,大幅降低发电成本并锁定下游火电利润。”
此前,在2022年年底,国家电投与中煤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专业化整合,旨在实现体制性、稳定性保供,涉及煤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并在新能源技术开发、研发及“两个联营”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进入2023年,国家电投加速布局“两个联营”,旗下贵州金元与鑫盛源公司、国源矿业、聚达矿业、大坝煤矿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煤电联营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