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汽轮机之最,这些机组上榜!

核心提示: 2010—2019年,我国火电汽轮机的典型技术特点如下: 从2012年我国起步1000MW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研发工作,主

        2010—2019年,我国火电汽轮机的典型技术特点如下:    从2012年我国起步1000MW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研发工作,主蒸汽温度由600℃提高到615℃,再热蒸汽温度由600℃提高到620℃和630℃,主蒸汽压力由25MPa提高到一次再热机组的28MPa和二次再热机组的35MPa。


        列为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州)二期工程3号机组是全球首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汽轮机,已在2015年9月25日投产,其进汽参数为31MPa/600℃/610℃/610℃,采用单轴五缸四排汽。2018年我国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年运行加权的供电煤耗率为282.81g/(kW·h),其中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芜)进汽参数为31MPa/600℃/620℃/620℃的1000MW机组煤耗的全年供电煤耗率最低,达到270.1g/(kW·h)。

        全球单轴功率最大的28MPa/600℃/620℃超超临界一次再热1240MW汽轮机采用五缸六排汽,已于2020年7月7日在广东华厦阳西电厂(以下简称阳西)投运。

        全球最大的热电联供机组是进汽参数为28MPa/600℃/620℃的1000MW湿冷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于2018年6月22日在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疆)投入运行。这2台国产机组日产30万吨淡化的海水,纯凝工况下煤耗率降至263.3g/(kW·h),兼顾供应1000t/h采暖用汽和1400t/h工业用汽,全年平均热效率提高到65.6%。

         自主设计制造出参数最高、容量系列完整的超超临界一次再热660~1100MW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汽轮机。

        全球首台双机回热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1000MW汽轮机以及抽汽背压小汽轮机于2018年11月9日在广东陆丰甲湖湾电厂(以下简称甲湖湾)成功投运。

        全球首台高低位布置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350MW双轴汽轮机于2020年12月16日在安徽淮北平山电厂并网发电。安装该汽轮机的安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以下简称平山)在2015年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国家煤电示范工程,于2018年3月30日开工建设。该汽轮机采用七缸六排汽,进汽参数为32.5MPa/610℃/630℃/623℃,为高低位双轴布置。其中1个单流超高压缸和1个单流高压缸为高位布置,2个双流中压缸和3个双流低压缸低位布置在传统的汽轮机平台上,可以减少主蒸汽管道、一次再热蒸汽管道和一次冷再热蒸汽管道的长度。与常规超超临界一次再热1000MW机组相比,该汽轮机设计热耗率下降约453kJ/(kW·h)。

        全球首台全高位布置超超临界一次再热660MW汽轮机于2020年12月23日在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界)投产。该汽轮机为直接空冷汽轮机,进汽参数为28MPa/600℃/620℃,采用三缸两排汽和整机高位布置,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均布置在65m汽轮机运转平台上,减少了四大管道长度。汽轮机基础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取消了排汽装置,排汽缸与空冷岛直接连接。该汽轮机全高位布置,为700℃汽轮机镍基合金高温蒸汽管道的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

        全球最长轴系、超低背压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汽轮机于2020年11月11日在大唐东营发电公司(以下简称东营)投运。该汽轮机为全球首台单轴六缸六排汽的汽轮机,设计背压为2.9kPa,排汽体积流量大幅增加。若采用常规的五缸四排汽方案,则背压为4.5kPa时末级叶片已处于阻塞状态,需增大排汽面积。为了匹配2.9kPa的超低背压,采用具有3个低压缸的六排汽方案,旨在更好地利用超低背压。与五缸四排汽方案相比,该方案的热耗率可降低44kJ/(kW·h)左右。该汽轮机采用1个超高压缸、1个高压缸、1个中压缸和3个低压缸的串联布置方式,汽轮机组轴系全长59.50m,总质量约为456.99t。国际运行经验表明,单轴汽轮机的汽缸数目不应超过5,因此单轴六缸汽轮机的设计和使用面临很大困难。我国单轴六缸六排汽汽轮机的研制和应用已突破了国际上单轴汽轮机汽缸数目的上限。

        全球首台常规布置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汽轮机预计于2021年在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郓城)并网发电。该汽轮机进汽参数为35MPa/615℃/630℃/630℃,采用单轴五缸四排汽和低背压(4.0~4.1kPa)技术,末级叶片叶高为1450mm。
 

 
相关报道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