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局不利,新冠肺炎疫情骤然袭来。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其引发的危机及次生危机正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和社会秩序。我们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局面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所以,2020年也必是极其特殊的一年。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始终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致力于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十四五”能源行业发展亟待全面重估形势,克“危”寻“机”,谋长远促转型,保供应防风险,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很难想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迅猛扩散的疫情让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主要经济体选择“禁足”“闭户”“封城”“锁国”等管控模式,工厂停工、商店停业、交通停运,给全球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国际秩序等投射下长期而深远影响。疫情冲击,能源行业避无可避,当前正值“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前期,我们需要盘点疫情影响,明确当前挑战,找准未来定位,为将要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疫情致能源发展三大新趋势
疫情导致能源发展外部形势出现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增量大幅萎缩、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能源新型业态活跃兴起等方面。
一、能源需求增长更趋平缓
今年1-2月,我国原煤产量、原油加工量和发电量都出现负增长,能源行业增长动力减弱。其实,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后,我国能源消费就已进入中低速增长周期,2015年后的平均增速低于3.0%,叠加这场百年未遇疫情冲击,增速转负实属正常。但是,疫情本身可能还不是最大冲击,疫情后的次生冲击——“世界产业格局松动”才是。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无论经济怎么全球化,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直接相关产业都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预见,疫情后很多国家都会重新评估本国产业体系,开始回收、扶持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这将可能冲击世界产业格局,甚至中国制造业基础,让我国能源需求增长曲线趋于平缓。虽然有“新基建”政策刺激增长,但是短期脉冲对长期趋势影响有限,因为疫情改变了各国对全球化的“看法”。
二、能源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需求减弱,短期难有好转,但政策刺激却让能源供应变得更加富余,依赖原油和石化产品出口的国家很“受伤”,国际能源博弈进入激烈模式。与俄罗斯就石油减产谈崩后,沙特宣布石油出口量提高至1000万桶/日以上,并启动价格大战,国际油价直接开启史诗级暴跌。较之以往,世界能源重镇中东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敏感、脆弱、多变,随时可能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热点。实现“能源独立”后,集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大国、能源出口大国三重属性于一身的“新美国”浮出水面,能源不仅是大国竞争工具和武器,也是美国“再次伟大”的载体行业。为扩大油气出口空间,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全面禁运委内瑞拉,竭力阻碍北溪2线,施压中国进口美国能源产品,在世界能源霸权战略目标主导下,美国对外能源政策日趋咄咄逼人。世界能源市场关系愈发政治化,能源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增加。
三、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
疫情影响也不全是负面的。百业滞转下,在线教育、在线会议、在线娱乐和网红直播等逆势而起,1-2月互联网商务活动指数高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11个百分点,俨然成为一抹显眼亮色。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均把新型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突破口,新型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并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能源新生业态。相比“十三五”初期,新型能源的核心关键技术已获得更多突破,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更加经济高效,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海洋能和氢能的利用也已起步,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能源业态纷纷落地生根。疫情下,活跃的在线经济不断解锁全新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加快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和新生业态崛起。
能源发展定位应转向“保供应”“促发展”并重
疫情已导致部分产业供应链断裂、产业链破坏,部分国家短期经济衰退在所难免,欧美国家部分产业抵御不住下行压力而转移的概率已大大增加,这将带来新一轮全球资产抄底,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历史证明,每一轮经济周期切换都是产业“拾贝”好机会,美国就利用二战的机会收割了德意志帝国的技术、产品和人才。所以,谁先走出疫情,谁先恢复生产,谁就能先抢得产业承接先机。通过全国动员抗疫,我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本土增长病例趋近于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0%,中国已是新冠疫情下世界最安全、全球生产能力最稳定地区。率先走出泥潭的中国经济,仍是全球“最靓的仔”,这将帮助中国赢得产业和资本的青睐,抢得产业链重构的先发战略机遇。
作为攸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定位于生产供给,核心任务就是提供能源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能源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产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关联着众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在占GDP约30%的装备制造业中,就有约60%的通用装备应用于能源行业。在当前潜在经济增速下降之时,能源行业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自身创新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应用场景,带动关联行业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此外,能源装备制造业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多数分支领域都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范畴,是承载欧美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体行业,是产业链重构的主要领域。
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是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十四五”及以后一段时间,能源发展定位应由“保供应”转向“保供应”和“促发展”并重。能源行业在完成保障能源供给任务的同时,还有两个重要角色需要扮演。一是通过自身创新发展,创造市场需求,为其他产业提供“用武之地”,助推其他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二是紧紧抓住这次时间窗口为2-3年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机遇期,积极接纳欧美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补链扩链,加速完成我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十四五”能源规划应重点关注五个问题
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十四五”能源规划需结合疫情发展形势,提高重点任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好“稳增长”与“求发展”之间的平衡,有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重点关注能源安全保障
当前,我国油气进口量还处于不断上升态势,在越趋恶劣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破坏对方能源供给成为国际政治和军事角力中常用手段,疫情又致国际能源市场愈发复杂多变,我国获取能源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供给安全还是“十四五”能源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稳油增气保供应,守住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能底线,提升油气核心和底线需求保障能力。二是充分考虑煤炭的“压舱石”和煤电机组的托底保障作用,合理安排煤炭保障产能和储备煤电机组。三是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加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特别是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和信息网络安全水平,增强抗打击能力和应急恢复能力。
二、重点关注清洁产业壮大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百姓诉求、国际前沿潮流都在倡导清洁发展,越来越多社会主体愿意为绿色转型付费买单。清洁产业已是新经济增长点,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领域,关乎未来发展主动权、产业竞争力和能源安全。清洁低碳还要继续作为“十四五”能源发展主方向,清洁能源能用尽用,并且要创造条件多加利用,应重点关注以下两项工作:一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优先级,用好用足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水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要从国家能源发展高度考虑布局产业,而不能仅停留在壮大行业发展规模;二是加大城乡用能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在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加快加大清洁能源替代,鼓励多用绿色清洁能源,让生产生活模式变“绿”。
三、重点关注能源科技创新
3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肆虐的疫情没能阻挡能源科技创新步伐。当下,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能源经济正迎面走来,但技术装备应用“卡脖子”情况却时有发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聚焦“卡脖子”技术,加快推进自主研发和技术替代,加快相对成熟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可燃冰、储能和氢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引导和市场培育,壮大新动能。三是构建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换、智能协同的智慧能源系统,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依靠能源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探索数字能源经济新模式。
四、重点关注能源惠民利民
我国能源地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现阶段农村地区天然气管网覆盖率极低,供电可靠率较城市明显偏低,北方地区农村居民还在使用低效炉灶、劣质燃料,非商品能源约占三分之一。“十四五”期间,能源行业还要在惠民利民方面下大力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加大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普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居民优质能源可获得率,满足农村多样化能源需求。二是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继续推进能源精准扶贫工程,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型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支持力度,共享能源发展福祉。
五、重点关注国际能源合作
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但人类命运共同体远不止共防病毒,更多国际事务都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团结合作。疫情过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不乏出现西方另行主导国际秩序的可能,并把中国排斥在外。能源是国际合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需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导下,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构建多主体、多方向、多渠道的能源进口格局,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二是以更开放心态推进能源行业规则、制度与国际规则和惯例广泛接轨,为中国企业全球配置资源提供稳定制度保障。三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加快能源设施互联互通,抓好重大标志性合作项目,推动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2020年必定是特殊的一年,时处两个百年战略目标交汇期,承前启后。2020年也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局就面临影响深远的困难。“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疫情之下,“十四五”能源规划需直面当前形势,克服不利因素,推进转型升级,谋划长远发展,让中国能源这艘航母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