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电力科技网,5月11日在青岛联合召开“2023年核能发电暨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国际核能院院士、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张勤,全国政协常委杨岐,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白云生等30多位核领域专家,围绕“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核’力保障能源低碳转型”主题,探讨“双碳”目标下核能地位与作用,分享核能创新技术成果,展望核能发展前景。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原秘书长李若梅作为特邀嘉主持开幕式。
尊敬的会议主席、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很高兴代表本次论坛的协办方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致主题辞。首先,祝贺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的核能高峰论坛的隆重召开,并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光临,团聚一堂共谋核电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
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投运。30多年来我国核电在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掌握了成熟的技术。我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已经完成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转型升级。
2022年,国务院全年核准10台核电机组开工,创历史新高。一年来我国核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围绕关键设备材料国产化替代、在役机组安全性能提升、核电自主软件开发取证等积极推进研发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实现了初始满功率运行。围绕提升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经济性和运维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正在开展研究,并从标准体系建立、核能综合利用等多维度积极开展研发布局。
通过示范工程的经验反馈,华龙一号在工程建设、安全运行方面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设计优化改进方案实现固化,自主软件取证持续推进。“华龙一号”全球首批四台机组如期建成投运,批量化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小型压水反应堆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海上小堆技术研发不断深化,供热堆型号设计和示范工程积极推进。
快中子堆取得积极进展。示范快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同时,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研发和小型钠冷快堆核电源研发都取得阶段性成果。铅冷快堆研究在热工水力、材料测试、软件验证、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聚变堆研发积极推进。中国环流器2号M装置(HL-2M)实现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东方超环(EAST)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装置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世界新纪录。
“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为556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位列全球第一。我国核电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
在去年党的20大习主席的报告中,三次提到核电,认定核电的创新型技术成果,指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电技术发展壮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确保能源安全。”
李克强总理11月1日,在向我院主办的《第23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核能是安全、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核能的和平利用不仅为人类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能,大力推动核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019年至今,是第四次参加中国电力科技网的核能高峰论坛,在前几次的主题词中对于核电,从地位与作用的层面分别作了阐述。
今年从技术与功能的层面来讲,核电作为安全高效的能源,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运行稳定可靠、碳排放量低、换料周期长,既可承担电网的基本负荷,又能进行必要的负荷跟踪,参与部分调峰,能够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基荷电源。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是多能互补,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
然而,安全仍是核电的灵魂,是发展中务必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一次事故的后果对核电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我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核电运行安全居世界先进水平,在建核电机组遵循国际最高、最严安全标准,建造质量整体受控。有资料表明,中核集团核电机组WANO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全球领先,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也连续三年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其中岭澳1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超6000天,创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最高纪录。但是我们也面临许多的风险与挑战,国际核安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诱发核安全风险潜在因素新老叠加。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核安全的生命线意义,有力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高水平的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核事业安全高效发展。
安全是核电生命、灵魂,保障安全,提高安全水平离不开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管理上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的这次论坛,拟定“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主题,是十分及时、非常必要的。
十分感谢中国电力科技网提供这个平台,供来自全国的精英们对创新成就进行展示交流。希望通过在核电设计、建造、运行、维护领域的交流,探讨核能综合利用,分享核能研究成果,促进核电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核电技术自主创新、安全高效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核工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进入了再创辉煌、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的新时代。
让我们增进合作,齐心协力,积极创新。以创新促进“安全达到新高度”、“产业实现新发展”,一起去推动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一起去实现双碳目标。
最后,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院长白云生致辞。
尊敬的周孝信院士、杨岐主席、张勤常委,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发展核能大背景下,以“核能发电暨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在青岛这样一座绿色、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与行业各方代表共聚一堂,共话核能技术创新、共享核能发展机遇、共谋核能发展未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主办方之一和大会主席,我谨代表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对其他两家主办和协办单位—中国电力科技网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些年来,核能作为低碳、高效、经济、安全的基荷电力,更加受到传统核大国与新兴国的高度重视,坚定了政府们发展核能的决心。美国政府认为本国的94台核电机组是实现2050净零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支撑,已通过立法的方式向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投资3690亿美元,推动核能持续发展。法国政府高调宣布重振核电计划以实现气候目标,明确核能是法国能源和脱碳政策的核心,并计划在2050年前新建6~14座核电机组,同时支持在运核反应堆延寿运行。英国政府发布《能源安全战略》,提出到2050年将核电容量增加两倍,为英国提供25%电力。俄罗斯政府提出到2045年核能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比达到25%。韩国新政府改变原来的弃核政策,重新将核能纳入主要能源清单,加大投资核电产业,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至33%。日本为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积极推动国内核电站重启,将核能在本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提高至22%。同时,世界核电发展中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东欧、中东和南美洲的一些非传统核电国家和无核电国家转移,波兰、亚美尼亚、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西、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新的核电建设计划。
在综合利用方面,目前国际上已有10多个国家70余台机组实现了区域供暖、工业供热和海水淡化。欧美国家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落地,实现商业推广。例如,在核能制氢方面,美国多家研究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核能制氢研发项目,1000千瓦规模的核电清洁制氢示范设施在九英里峰核电站已投入运行。法国计划在2023年投入34亿欧元发展核能制氢技术,助力法国实现能源转型。
对于我国,在“1+N”的双碳政策框架下,核能发电及综合利用的政策环境持续完善,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党的二十大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写入大会报告中,充分凸显了我国对核电发展的高度重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要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去年我国共新核准了10台核电机组,在运在建规模全球第二。核电利用小时数近些年也是始终保持在7500小时左右,WANO综合指数满分比例和平均值均高于美、俄、法、韩等主要核电国家。同时,秦山、红沿河、海阳、田湾等核能多用途利用项目纷纷落地,为我国沿海核电省份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力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核能利用大国。
展望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能源电力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核能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将发挥更加不可或缺的作用。综合多家机构的研究成果,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将达到10%以上,经济性有望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将大幅加快,核能综合利用的深度、广度、维度有望加速拓展,将更高质量地支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在这样广阔且快速增长的发展空间下,我国将持续推动“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的落地,特别是要更加积极谋划“第二步”的战略布局和实施,争取实现“热堆-快堆”协调发展,要研究推进“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等重大科技工程,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堆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依靠技术创新与迭代,真正解决资源与环境友好这两大问题,确保核能发展可持续。同时,在全面落实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政策要求下,必须要确保核能的“三用”,即可用、能用和好用。其中,可用是要确保核能发展的安全性、技术成熟性和公众接受性,就是要在技术及工程的可示范性基础上,在有效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下,实现安全发展;能用是在可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有序的推动核能商业化应用与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发挥核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好用是在能用的基础上,具备系统适应性,要积极满足市场对核能多用途、多场景、易部署等需求,实现更加高效、灵活、可靠的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广“核能+”发展新模式,发挥高温气冷堆、模块化小堆、低温供热堆、海上浮动堆等优势,加快实现核能与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耦合发展,建立集供电、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于一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推动国民经济低碳转型。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承诺,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核强国、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的高度上,积极谋划国家核能总体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工程,研究实现路径,研判预警重大风险,提出保障政策建议,服务国家部委决策,更好推进核能开发利用,实现中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近年来,总院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国家相关部委和中核集团领导的批示和表扬,部分研究成果为中央决策、政策措施发布、行业规划编制、专项管理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此,总院愿与相关行业和在座领导、专家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与大家一道,为中国核能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总院将继续发挥好核行业智库平台作用,为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创造机会,形成智力合力,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的转型升级、核能科技的创新进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核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中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贡献中核智库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到来,衷心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吝赐教,为核能发展出谋划策。预祝本次“核能发电暨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圆满成功!也祝大家在青岛顺利愉快,谢谢大家!
中国电力科技网主任魏毓璞致辞。
尊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会议执行主席杨岐、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院长白云生、国际核能院副院长张勤、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原秘书长李若梅、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建设重要领导人刘巍、玲龙一号总设计师宋丹戎、清华大学核研院常务副院长石磊、托卡马克总工程师杨青巍、上海电气核电集团首席科技专家唐伟宝、中广核副总工程师郭景任,各位专家、与会嘉宾,国内外收看直播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值此蓬勃生机五月,伴着臧克家笔下千株盛开百年“樱花会”美景,中国电力科技网、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再度联手,“2023年核能发电暨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今日在我的故乡——青岛盛大召开!欢呼吧,鼓掌吧,祝贺吧!致敬32位专家精彩演讲,感谢与会嘉宾莅会,没有战略规划总院和中国核动力院鼎力支持,就没有本届论坛的规模!
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作为高可靠性战略能源和绿色低碳主力能源,核能在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6台,总装机容量595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619万千瓦,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有望凭借“核电装备技术+基建能力”引领全球核电发展与能源变革。我国核能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积极推进核能在供热、制氢技术、同位素、海洋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展示中国核能多元化和广泛性。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行业聚会、智能峰会、发展盛会:资深权威院士、出类拔萃精英、术业专攻教授、燃情热血干将,直击创新亮点,精准解析破惑,深度沟通交友,共奏演讲、答疑、沟通三部曲。碰撞智慧,凝聚共识,引领创新,分享真知,洞见未来,以“核”为帆,奋力谱写绚丽华章。
浩浩核能送八荒,肩负九州显荣光。
熠熠星火照山阙,大国重器耀宇航!
周孝信院士发表“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有关问的研究和思考”主旨演讲。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实现绿色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举措。努力实现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技术经济进步基础上发展“绿色氢能”,实施“绿电替代”和“绿氢替代”,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充分认识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核心指标的意义,关注其发展变化,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研发应用相关技术,是加快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情景预计和相应指标定量化分析表明,在满足经济社会能源电力需求和国家能源安全基础上,“双碳”目标预期可以实现。其中涉及能源电力系统的若干技术和经济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研究创新。
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巍发表“中核在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情况”演讲。华龙一号(中核)已建成4台、在建4台、另国内有10台以上机组处于开工准备(已核准2台),海外已签订2台机组总承包合同,华龙一号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核电建设主力机型之一。在示范工程基础上实施各类改进优化80余项:反应堆功率提升、燃料管理策略改进、采用自主化CF3燃料组件设计改进、抗大飞机撞击设计优化、堆腔注水冷却系统(CIS)系统改进等。坚定不移贯彻“持续优化”的总体方针,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华龙一号项目的经验反馈,继续挖掘新的优化措施,进一步切实有效提升华龙一号机型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华龙技术,开发后续机型。通过开发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好、具有创新技术特征和重大指标提升的压水堆核电技术,显著提高华龙后续机型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中核集团在压水堆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核集团压水堆技术从“并跑”到“领跑”的战略目标。
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发表“关于国家核电重大专项接续专项的思考及其它”演讲。详尽诠释“关于3.1.1接续专项”问题,介绍其方案遴选原则,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在核电站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国际核能院关于放射性剂量安全标准的建议。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石磊发表“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与应用”演讲。高温气冷堆具备固有安全性、出口温度高两个突出优点;发电效率高,热应用广泛,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是当前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发展方向。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厂址选择灵活、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可作为压水堆核电站的有力补充,以及燃煤替代。联合循环供应高温蒸汽,提供石油冶炼,稠油热采,煤气化液化,海水淡化和区域供热等多种工艺热应用。核能制氢~950℃,冶金和化工领域:炼钢、合成氨、石油精炼……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规划所核能室主任石磊发表“核燃料产业特点研究”演讲。分析俄罗斯、法国、美国核燃料产业及发展经验,详细阐述我国核燃料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核燃料循环特点、铀浓缩特点、燃料元件特点分析核燃料产业特点:核燃料循环特点——政治敏感性、有限竞争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门槛高、安全苛刻性。铀浓缩特点——国家层面核威慑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受国际核保障监督;技术层面军民两用性、技术敏感、技术门槛高、技术路线较统一;产业方面发展受政府控制、发展计划性强、重资产投资、呈链式结构;市场方面受国家政策调控、无需求弹性、价格竞争优势。燃料元件特点——拥有技术垄断性、自主供应性更强。最后对核燃料发展进行展望。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科技带头人、副研究员李言瑞发表“加大核能综合利用助推绿色转型”演讲。通过分析核能综合利用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核能综合利用存在问题:尚没有完善的法规标准、项目的经济性有待提升、缺少运行经验、清洁性在国家政策里面没有得到体现。实施路径:建立健全核能综合利用法规标准体系、针对首台套项目给予补贴,对后续项目采取逐渐退补等措施扶持、尽快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计算核能碳税产生的优惠。同时提出四点措施与建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堆芯设计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兴民发表“‘燕龙’泳池式供热堆纵深防御层次设置的考虑”。“燕龙堆”是在泳池式研究堆五十多年安全运行基础上,针对清洁供暖需求开发的一款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专用堆型产品,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显著特征。设为四个层次,对于小堆纵深防御层次设置,也有不同意见,如按原有法规分成五个层次或者将传统的第四层次划分为4a)和4b)层次等,归根结底,小堆由于其固有安全性高,纵深防御层次无论怎么划分,重点应放在前三个层次上。有望实现“尽管管理当局仍然可以要求设置外部干预措施,然而在技术上对外部干预措施的需求可以是有限的,甚至是可免除的”,在应急方面重点考虑场内应急响应的应急计划和应急程序。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部经理、副总工程师胡汝平发表“红沿河核电厂核能供暖情况介绍”演讲。示范项目利用红沿河核电厂汽轮机中压缸排汽抽汽作为热源,替代红沿河镇已有12个燃煤锅炉房,实现清洁供暖需求。确保核能供暖安全性:供热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取多重隔离屏障,在换热过程中,只有热能传递,不存在介质直接接触。在回路间采取反向压差设计,蒸汽不会泄漏到厂外。在换热首站热水出厂前增加在线监测和自动隔离装置,确保供暖绝对安全。核能供暖存在问题与困难:经济性不高,没有政策支持,低碳能源属性未体现,需确定合理出厂热价定价模式。工作建议:合理选择抽汽供暖方案确保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探索形成互利共赢商业模式,建立合理的出厂热价定价模式,制定产业支持政策,保障核能供暖稳定性和零碳价值体现,落实已有财税政策。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宿吉强发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态势分析”演讲。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形势:1.应对气候变化中地位持续提升,2.能源安全上的价值进一步凸显,3.推动国家大国地位建设的重要手段。从大型压水堆、先进堆、产业链配套三大方面详述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我国大型压水堆技术,多种自主型号并存,持续自主优化,兼顾国际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在建及待建机组以自主三代压水堆为主。提出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建议:对接市场需求,拓展应用场景;大力推动先进燃料研发;凝聚行业合力,推动前瞻研发。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HL-2M托卡马克项目总工程师/研究员杨青巍发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最新进展”演讲。ITER的5大目标:1.从实现长时间的氘氚等离子体自持燃烧,2.产生500MW的聚变功率(Q≥10,输入50MW,输出500MW),3.演示大型聚变堆的集成运行技术(加热,控制,诊断,远程维护等),4.演示聚变堆的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5.测试氚增殖技术;ITER对国际聚变研究发展的促进: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展、DEMO、国内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从等离子体及聚变物理、装置运行技术、核安全及堆技术三方面指出ITER之后的聚变研究探索方向。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核能与核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全国萍发表“国家电投‘和弦’系统COSINE研发与拓展应用”演讲。核电专业软件,是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跨越的重要一环,自主可控已初步实现。“和弦COSINE”软件已完成应用于“国和一号”的全部验证确认工作,将在陆续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审评后应用于工程设计,并可以扩展应用于CAP1000堆型;核电仿真平台“核镜cosMaster” 全范围模拟机,已用作为国核示范电站的二号培训模拟机;严重事故模拟机,已应用于山东核电和国家电投应急决策支持。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勇发表“高熵合金的发现与发展”演讲。从高熵合金概述、低活化高熵合金、中子低吸收截面高熵合金的设计、高熵合金的加工成形及研究背景几方面阐述高熵合金的发展。总结并提出展望:开发两种面向核能应用的体心立方高熵合金:低活化高熵合金VCrFeTaW和中子低吸收截面高熵合金ZrTiNbAl。
中核集团快堆首席专家、中国示范快堆总设计师、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东辉发表“快堆-压水堆二元体系发展战略研究”演讲。快堆-压水堆二元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核能优势,使得核能发展可以打破资源天花板和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限制,核能可以实现大规模、可持续、环境友好发展;压水堆的快速、规模化发展可以为快堆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快堆的规模化部署可以支撑压水堆更长时间的发展;快堆-压水堆二元体系的建立需要同时包含后处理、地质处置厂的发展。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核能事业部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杨文发表“智能制造引领核能设备制造转型升级”演讲。智能制造模式下质量监管形式有别于现有制造模式,需整个核能行业从顶层探索新的核安全装备监督管理模式。希望与设计院联合开展基于核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三维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平台搭建,实现产品模块化、参数化设计,为产品制造与运维业务提供统一数据源支持。汽轮发电机监测诊断方面,希望与业主、设计院形成紧密联合开发体,结合核能装备运行数据与实际情况,对监测和诊断算法进行持续验证和迭代升级,确保诊断结果准确。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亮发表“新形势下核能公众沟通特点与规律”演讲。全媒体时代,在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我国核电项目的不断增多,任何事故或者事件都可能随时引发舆情并瞬间爆发,涉核信息尤其敏感,容易形成舆论焦点。如何引导和管理好舆情,防止舆情演变成群体事件,是核能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核能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和能源安全方面将发挥新的更大作用。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能源危机加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加强公众沟通,克服“邻避效应”对于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秦山核电站专项工程处重水堆研发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樊申发表“商用重水堆批量化生产放射性同位素”演讲。秦山核电基地拥有我国仅有的两台重水堆,该堆型在医用同位素生产方面有显著优势,可在不影响发电情况下实现长期的、规模化的稳定供应。充分利用秦山核电资源,利用俘获法、裂变法、从废物中分离提取等途径开展重要工业/医用同位素生产,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生产供应能力, 保障国内供应安全。秦山核电将继续肩负中核集团“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使命,坚定不移遵循公司“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1+1+2+4”发展思路,高质量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确保十四五期间实现重要医用同位素量产,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新的贡献。
中广核贵州玉屏清洁热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经理/高级工程师袁其斌发表“积跬步,挂云帆,推进小型堆核能综合利用”演讲。从核能是筑牢能源安全防线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需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重要路径之一、综合利用面广、是实现核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已出台支持政策五方面概述小型堆发展机遇期。阐述小型堆NHR200-II国内发展现状、研发历程及具有安全性更高、采用全功率自然循环冷却方式、低温低压低参数运行等技术特点。对于国和系列、燕龙、NHR系列等小型堆,作为主要供能点之一,嵌入区域综合智慧能源体系,区域综合智慧能源开发规划中,积极推进小堆供热、热电联供、供工业蒸汽,作为内陆地区零碳供能的有力切入点。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土建公用设施所水工室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张正楼发表“技术创新驱动,保障核电取水安全”演讲。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核电行业安全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要求开展核电工程取水改造。通过致灾生物风险识别技术,基于流场的自疏导技术,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污损生物防治技术,一体化多重拦截防控技术,解决海洋生物影响核电取水安全问题,避免造成降功率、停堆、甚至影响核岛冷却水;降低核电厂运维难度,提升运营的经济性,提供自动化、机械化解决措施。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所长助理,中核集团核能软件与数字化反应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建军发表“微型核反应堆动力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挑战”演讲。微堆是面向未来核能多样化应用的新兴领域,可能成为改变未来核动力格局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新质堆技术亟需突破耐高温燃料和材料、高效传热等单项技术;布雷顿等核心机设备及系统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但工艺设备实现、运行与控制复杂,对现有的工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高温条件下核反应堆系统与动力转换系统存在核热力耦合问题,亟需在单项技术基础上开展系统耦合集成验证与模拟测试。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郭景任发表“数字化赋能新一代智能核电——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边云协同系统”演讲。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特点:重视设备资产,设备单体价值高、自动化程度高;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完善,设备运营数据有多年沉淀,数据质量较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数字化技术带动组织转型,新能源技术带动产业转型未来将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核电行业。
会议设置多场“代表提问,专家答疑”和“颁发荣誉证书、赠送书法作品”等环节,与会嘉宾同专家针对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研讨,深度交流杨岐常委,白云生院长,魏毓璞主任分别为演讲专家颁发荣誉证书,赠送书法作品。
专家答疑、深度交流、颁发证书、赠送书法作品
中国电力科技网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实况录像,供国家能源局、各核电集团、发电集团主管部门交流学习;专家演讲PPT上传中国电力科技网相关栏目和电力月刊,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在线浏览、免费共享、传播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核电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力科技网:www.eptchina.com;
联系人:魏毓璞18801034448;周丽15010503361;杨晓容180012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