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组供热改造与优化运行技术2020年会

核心提示:中国电力科技网联合江苏苏夏能源集团2021年3月4日在福建晋江召开第十二届年会。年会以长输管网,北扩南飙,网源协同,智慧优化为主题,

 

中国电力科技网联合江苏苏夏能源集团2021年3月4日在福建晋江召开第十二届年会。年会以“长输管网,北扩南飙,网源协同,智慧优化”为主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担任年会主席。部分参会人员一同参观福能集团鸿山热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晋江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苏夏能源集团副总裁王云超表协办单位首先致欢迎辞:

2020年注定是会被我们铭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不负芳华守初心,无问西东踏歌行,2020年我们完成了三大战略性创新课题:预制架空软质保温管、智慧5G热网系统、热网仿真软件系统和24项基础性课题的研究:预制架空软质架空管,是一种新型的工作管内滚动软质保温材料与硬质聚氨酯复合保温结构,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的预制架空蒸汽保温管产品,应用了多项独创的新技术,在蒸汽保温管领域独占鳌头。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防水性能,可实现超长距离补偿及超低热损,已成功运用在山东枣庄、江苏常熟、安微淮北等项目中;智慧5G热网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化服务,可实现管网安全监视、无人巡检和智能决策、智能预测和智能管控等;热网仿真软件系统成功实现了水力和热力计算的耦合,对热网水力计算采用微元迭代计算法,可将水力计算精度提高到小数点后8位,采用三维建模,与现场实景结合,可动态模拟管网真实运行场景。耐云超高温(500℃)反射层和隔热膜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耐400℃以上反射层的空白。

苏夏集团已于2019年就开始实施了第五代技术的升级和研发工作,在5年时间里面,以“四大发明专利”为基础,以“三大核心技术”为支撑,将“第五代”长输蒸汽热网技术的科研攻关成果应用到项目上,确保实现3个“1”目标。我们以2019~2024年为5年时间节点;以四大发明专利即“长输热网方法”、“低能耗输送蒸汽管技术”、“超远距离输送蒸汽管技术”、“纯凝机组实施电热联产的供热系统及其方法”;三大核心技术即“预制架空软质保温管”、“智慧5G热网”、“热网仿真软件系统”;3个“1”即:每公里的压降控制在0.01兆帕以内,每公里温降控制在1度以内,质量损耗控制在1%以内,输送距离长度可达80-100公里。

2021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推进核电系统余热利用。现在苏夏长输热网技术已经突破了50公里的技术瓶颈,布局核电业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二是继续推进大机组供热系统改造;三是既有蒸汽热网升级改造。苏夏集团自主研发的“预制架空软质保温管”这一专利产品,已经取得重大科研创新和技术成果。该产品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市场可期,必将在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可以说:“长输热网方法是工业余热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预制架空软质保温管是长输热网方法的重要产品支撑。”

苏夏集团未来发展将实现热源、热网、负荷与储能等多元一体化协同发展,将在负荷侧,也就是用户侧以及储能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和工作力度,积极促进能源综合高效利用。

苏夏的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全体苏夏人对新老朋友致以最真挚地感谢和祝福,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福建四天的生活工作愉快,生活安康!牛年大吉大利!

王云超

中国电力科技网主任魏毓璞,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泉州——联合国唯一认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供热年会——起点回溯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十二年,北至沈阳,南到广州,西达西安,中抵南京,留下热电工作者推动供热发展足迹。

十二载轮回,十二年重行。今日,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第十二届“大机组供热改造与优化运行技术2020年会”在泉州晋江开幕了!

随着我国“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热电将面临挑战和机遇。截至2019年底,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面积已达120亿平方米、清洁供暖率为55%;南方供热付诸实践。通过改造提供热源,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替代落后产能,企业经济效益,成效斐然。

本届年会,适逢“十四五”规划开局,推动供热行业升级改造、实现智慧供热发展已成必然。专家紧跟能源革命新形势,交流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供热改造和运行优化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实现热源、热网、负荷与储能多元一体化协同发展。

期待领导、专家精彩演讲,谨致崇高敬意!

向来自五湖四海出席年会的与会嘉宾致敬!

感谢协办单位江苏苏夏能源集团周到安排!

长输管网,北扩南飙,网源协同,智慧优化,十二年会,再创辉煌!

一路陪伴,一路高歌,十二春秋,硕果累累,奋楫扬帆,再度起航!

魏毓璞

本届年会特邀嘉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振铭特意录制贺辞视频,在会上播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热电同行老朋友、新朋友:

大家好!

刚才主持人对我的介绍,戴了些“高帽”,不敢当,其实只不过多吃了几年“热电联产”的饭。

早在建国初期,国家的政策是全盘学习苏联,大批苏联专家来华,在各行各业协助指导工作。热化方面专家入驻北京电力设计院,组建“供热管道室”,全盛时有一百多人,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全部热电厂的厂外热力网设计任务,翻译并出版苏联专家带来的全套设计手册与标准化图纸,培养了首批热化人才,为我国热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2年水电部为摸清第一个五年计划新建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经验教训,安排六大直属设计院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系统调查,最后由华北电力设计院和中科院综考会总结。报告认为: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8%,其中只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充分发挥,大多数热电厂要经过5~7年才能充分发挥。总结报告提出15个热电厂共发电110.25亿度,供热11.72×106百万大卡,节约85.41万吨标煤,平均每百万大卡节约73公斤标煤,比较好的热电厂可节约89.64公斤。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曲折不平凡,经过了艰难曲折,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某些地方的环保部门甚至认为热电厂是“污染源”。热电专委会曾在若干会议上鸣不平,鉴于2005、2006、2007三年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和建议,写成书面材料,打印后由我亲自送全国两会代表驻地。热电专委会团体会员中,当时有三位是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组织代表,会上提议。2006年国家发改委建议〔2006〕270号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927号建议的答复。

热电联产确实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供热质量、减少城市自建锅炉房占地、减轻工人劳动程度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逐步引起领导部门重视,多年来一些领导部门发布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的文件,层次越来越高。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在有关电力改革文件中,支持热电联产。到2019年底,经中央历年支持和全体热电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我国热电联产的装机容量已达51990万千瓦。供热量492492万吉焦(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热电厂),占同容量火电机组43.82%,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24.77%。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热电装机容量已远超美国和俄罗斯,可称为热电联产“第一大国”。

冷静下来细想,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远不能称为“热电强国”,不论在发展政策和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财税、金融、环保等方面支持不够,一些经济条件不如我们的国家,还提出居民集中供热免费,我们到现在还不敢提供热减税。看来尚需全体热电同行,在中央政策指引下,经过若干年努力使我国早日成为“热电强国”。

由于热电联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领导部门重视。2006年7月国家能源局下文:“关于切实做好现役电厂供热改造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通知”,明确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负责评估。各地已上报热电项目131个,共计5135万千瓦。其后各地均有一批大型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机组。不同地区的单机10万、20万、30万,甚至60万千瓦凝汽机组纷纷改为供热。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贡献了力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管理工作跟不上,10年下来,全国有多少大机组改供热,谁也说不清。对某个电厂而言,供热改造后,节能环保效果是明显的,但算总账,全国由于凝汽机组改供热的功效,谁也说不上来。为此曾向领导部门提过建议,但无效果,看来尚需同行努力工作。

中国电力科技网,在魏毓璞同志组织领导下,多年来为电力工业和热电联产的健康发展做出大量实际工作,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方针指导下,取得可喜成果,影响越来越大。我也预祝本届年会取得预期效果,中国电力科技网和全国热电同行,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助力我国早日成为“热电强国”。谢谢!

特邀嘉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郁刚发表致辞。

郁刚

年会主席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通过视频发表“乘五中全会之东风能源革命破浪前进”主旨演讲。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电灵活性部门负责人杨豫森发表“智慧供热助力热电联产灵活性及去碳化方案”演讲。介绍了热电联产清洁智慧供热涉及的新一代火电灵活性热电联产、多联产减碳技术,源-网-储-用户协同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从四方面介绍了中国供热行业的发展趋势——源:因地制宜的运用火电机组灵活性多联产技术,充分开发南方火电机组供热改造项目,推进工业蒸汽、垃圾焚烧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积极探索火电厂耦合电锅炉、压缩空气储能及空分、电解制氢、植物工厂等灵活性多联产方案,增加火电厂经济效益并实现火电机组低碳转型。网:长距离输热技术扩大了资源整合的空间半径,热网趋向互联互通,增加调度灵活性,包容波动性低碳清洁热源接入,高度重视管网安全。荷:热计量提升了自动化水平,IoT物联网技术为按需精准供热提供了条件,需求侧响应技术正在探索,分布式能源带来了更多灵活选择。储:探索大规模储热技术,以实现热负荷的“削峰填谷”并支撑热电解耦、热电协同。

江苏苏夏能源集团副总裁、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巧芬发表“蒸汽管道远距离输送技术最新突破与典型案例”演讲。苏夏的长输低能耗热网技术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历经四代技术发展,温降和压降进一步降低,输送能耗损失进一步节省,输送距离越来越长,技术更为成熟可靠。目前正在攻关第五代技术(2019-2025)。第五代技术预定目标达到3个“1”,即:每公里的压降控制在0.01MPa以内,每公里温降控制在1度以内,质量损耗控制在1%以内。预制架空软质保温管、智慧5G热网、热网仿真软件系统是第五代的三大核心技术。同时介绍了各种参数蒸汽管道远距离输送技术及典型案例。

杨豫森              丁巧芬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康慧发表“清洁供暖与天然气合理利用”演讲。对于我国集中采暖区的燃气短供问题,我们应有底线思维,认真思考我国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的清洁供热工作中如何应对燃气短供问题,分两个方面:第一,挖掘燃煤热源和其他热源的供热能力(控制供热燃气使用量)。第二,应合理利用天然气。详细分析了天然气合理利用的三个目标:经济性目标、战略性目标、社会性目标。通过解析天然气调峰的必要性,提出了5种措施:调配不同气源的生产能力;利用LNG(液化天然气)为管输天然气调峰;建设储气设施调峰;地区之间的气量调配;利用天然气用户的弹性进行调节。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正局级调研员萧文华发表“运用共享经济理念节俭式创新实现供热效率最大化”演讲。介绍了山东省去年电力运行情况及大机组供热改造情况。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多边平台精准匹配供需双方,提高现有供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热的成本,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节俭式创新在实现过程中面临供热资源约束、供应客户能力有限等约束,运用共享经济理念,可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创新、缓解供热设施不足,共享包容性与节俭式创新理念有天然的契合基因。共享经济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搭建多边化共享平台形成创新机制,以其特有的用户多元性和共享模式进行协同、错时共享用热、底谷电力供热、多设施共享,实现了优化供热资源配置、扩大供热范围和全方位降低成本,解决了节俭式创新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康慧              萧文华

北京建筑大学工业余热利用与节能研究所所长、教授王随林发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排烟余热清洁低碳高效深度利用”演讲。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一绿色低碳大变革,是传统行业向高端发展机遇和使命。节能提效,减污降碳是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碳中和路径;排烟余热深度利用节能提效减污降碳潜力大,是最直接有效节能方式;排烟余热深度挖掘、先进转化、储存、高效利用,协同污染控制是长期任务;排烟冷凝热/水深度回收设备应具备:高耐蚀、高效、紧凑、阻力小,不增加其他能耗;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同,实现热有所用、系统能效经济最大化。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热技术部项目经理李成磊发表“热电联产网源一体化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演讲。从吸收式热泵技术、热泵与低真空耦合技术、双转子低真空供热技术、光轴转子供热技术、新型凝抽背供热技术、工业全工况抽汽集成技术、“热电解耦”技术、电锅炉技术、调峰蓄热技术、“一站一优化”智能调节技术、管网水力平衡技术、热网运行数据挖掘技术、一次网实时调节技术、网源一体化智慧调节技术和一系列所实施的典型案例,来介绍热电联产网源一体化集中供热技术体系。 

王随林              李成磊

福建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颖驰发表“鸿山热电厂供热系统及管网简析”演讲。福建石狮鸿山热电厂建设2台国内目前最先进单机容量最大的600MW超临界抽凝供热发电机组,2011年1月份全面建成投产。鸿山热电集中供热管网目前管网总长度51.6KM,其中低压管网37.4KM,中压14.2 KM,截止2020年度的总售汽量为3591.58万吨。实现拆除企业蒸汽小锅炉111台,每年净减排SO26892.26吨、NOX 1693.12吨,烟尘2904.37吨。替代企业导热油炉75台,完全拆除49座小烟囱,年减排SO21995吨、NOX520.94吨,烟尘489吨。通过集中供中、低压蒸汽,实现工业区内无燃煤设备,大幅度减少了区域污染物排放,节约工业区的各用户的用水量,为区域的循环化改造打下良好基础。

国家能源集团晋江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洪波发表“晋江市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及周边地区供热管网工程建设及应用”演讲。福建晋江热电有限公司一期建有2×50MW热电联产机组,配备2台26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机组分别于2006年3月和8月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9年4月改造为60MW式抽背式供热机组(福建省最大的背压机组)。目前已建成5条供热主管网,供热管道总长60多公里,供热覆盖面积324平方公里,最长供热距离近20公里,为140余家企业供应蒸汽,替代了晋江经济开发园区内144台高能耗、高污染的分散小锅炉,年减排烟尘41.53吨、二氧化硫97.9吨、氮氧化物188.96吨、二氧化碳2.25万吨,灰渣产生量年减少4100吨,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周颖驰              杨洪波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智慧发电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袁俊发表“智能寻优技术在热电联产机组中的应用”演讲。润优益寻优系统通过将高级统计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火电机组运行管理中,通过数据与机理复合建模技术,建立动态标杆值数据库体系,挖掘机组最优工况,对运行操作量化考评,实现火电厂运行经验数字化转化、存储、继承和应用。对运行操作进行大量的统计与分析,建立操作评价体系;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历史最优值标杆库;持续的对标杆库进行优化更新,建立全面的运行指导系统,将运行寻优同精益管理完美的结合起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集团、华润电力、河北建投等旗下部分电厂已经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以DCS系统国产化为契机,与国内DCS厂家(国电智深、和利时)合作,研发主控智能化软硬件结合产品运行优化技术模块,形成新一代DCS系统的标准封装组件,实现运行优化闭环控制。

《中国电力报》发电部主任冯义军发表“年会记者观察”。

袁俊              冯义军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汽机与燃机技术部汽机专业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学栋发表“汽轮机多种背压供热改造方式性能分析及串联优化运行”演讲。对比热泵供热技术、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切缸供热技术、光轴供热技术等几种汽轮机余热利用改造方式。以上改造技术,除热泵供热方式以外,在供热期,都属于背压机组的范畴,“以热定电”、“热电耦合”是背压机组的运行特性。因此发电企业的热负荷条件决定了机组的运行方式和改造方式。对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与调峰能力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介绍抽凝机组与高背压供热机组串联运行方式。

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时伟发表“基于模型预测的源网协同调度智慧供热系统研究”演讲。通过建模仿真、状态分析与预测控制得到热源侧负荷实时分析优化分配运行控制策略、热网侧节能安全输配的运行调控策略等,实现基于模型预测的供热生产全过程协调优化运行。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和在线智能寻优框架,依据工况条件变化,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定量推演调度运行方案,对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动态规划和调整。将供热系统中人、机、物,“源-网-荷-储”全过程要素连接起来,实现系统全局综合分析和统筹优化调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热系统泛在感知与精细化治理能力,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全面提升供热系统管控能力,为火电厂在发电、供热和调峰需求之间精细化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供热专业知识与生产经验的软件化与自动化,借助信息系统承载知识和经验,辅助和提升人的思考和决策水平,实现系统状态分析、故障诊断、优化调控等人工智能功能。

王学栋              时伟

湖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源中心动力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淼发表“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分析及优化”演讲。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煤电功能定位,煤电充分发挥保供作用,更多承担系统调节功能,由电量供应主体向电力供应主体转变,提升电力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同时分析如何确定调峰深度、评价机组调峰贡献,机组调峰运行的安全性、机组调峰运行的经济性评价;从锅炉、控制、供热、金属、环保几方面介绍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优化措施。

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佴耀发表“厂内热源改造方法”演讲。详细介绍大机组供热改造的内容:(1)机组本体改造;(2)厂内新增供热站及供热系统改造;(3)化水系统能力核算或增容改造;(4)新增厂内蒸汽管网;(5)新增压缩空气系统;(6)新增蓄热水箱系统。供热系统是热源的核心,供热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关系到供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采用减温减压器对中压蒸汽双减后,使其达到供汽参数要求;二是采用压力匹配器,以高压蒸汽通过高速喷嘴引射低压蒸汽,使其温度、压力提高以达到供汽参数要求;三是汽轮机本体改造,多级抽汽对外采用廻转隔板抽汽直供;四是如果末端有稳定参数用量的负荷用户可采取上单台或多台背压机,利用背压机的排汽给用户供热。具体选用应根据汽源抽汽情况、用户对供热的要求、蒸汽输送距离、电厂现有设施等情况,因地制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周淼              佴耀

成都硕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德东发表“固体流态化纳米微孔保温技术”演讲。超临界干燥法气凝胶是世界最轻的固体,凝固的烟,是导热系数最小的材料,导热系统在0.02~0.023W/(m.k),通过超临界干燥法获得,是复合毡材,价格昂贵。纳米微孔保温技术有高可靠性:耐水煮,不惧风雨;耐高温,所有的蒸汽管道都可使用的可靠性;耐揉搓踩踏,施工不再苛刻;震动不下坠,保温效果长期稳定;CAS 可靠性高,生命周期长。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城镇供热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苏鹏发表“网源一体化供热方案与经济性边界分析”演讲。网源一体化供热方案的确定由技术驱动逐渐转变为成本及外部条件驱动。影响供热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对外售热价格及供热量、调峰辅助服务政策、机组自身特点及参数、碳配额及碳市场价格。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市场的建立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倒逼发电及供热行业向低碳化发展。随着碳市场碳排放价格提高,供热成本显著提高,常规采暖抽汽参数下供热成本已高于售热价格。要进行充分的余热利用改造,通过充分利用厂内余热、优化匹配多种热源及供热方式、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置换调整调峰热源及排放权,在供热量相同的条件下减少燃煤量及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德东              苏鹏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叶东平发表“电厂多台机组负荷分配经济性寻优研究”演讲。主要通过研究某大型多机组电厂在役机组负荷分配策略,考虑深度调峰补贴政策等影响因素,设计一种综合算法,得出电厂在不同负荷分配下的经济性,最终选出最合理的负荷分配方式;通过负荷的合理分配,可以帮助电厂在目前严峻的火力发电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可将本研究成果集成到智慧化电厂平台当中,弥补智慧化运行平台在负荷分配方面的空白。

西北电力设计院热机脱硫室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豆海强发表“某百万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技术方案应用探讨”演讲。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的潜力巨大,热泵技术应用于乏汽余热回收,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本项目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乏汽余热,年收益约3664万元,回收期约5年;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乏汽余热,可以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很好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乏汽管道属于大口径薄壁管,需进行相应有限元分析计算优化,避免局部管件应力超标影响管系安全。

叶东平              豆海强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供热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余小兵发表“热、电双向宽域调节供热技术及厂级供热运行优化”演讲。本研究成果适用于国内所有燃煤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涵盖纯凝机组供热改造、供热能力提升改造)、热电解耦、供热可靠性提升、供热生产成本核算、供热优化与精细化管理等项目,尤其在调峰要求高、供热抽汽量大的项目中优势明显。研究成果技术先进、可靠,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巨大。已成功应用于国内100余台机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电站服务事业部技术部副部长文圆圆发表“大供热量改造技术及应用案例”演讲。东汽灵活运用多种供热手段,按照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充分发掘经济效益。供热改造综合考虑了汽轮机设备性能和结构安全性,尤其是结合了叶片本身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进行分析、推力核算等,同时按照固流耦合模型考虑供热工况下的强度及振动,结合多台机组的供热经验,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东汽根据计算结果利用专利技术制订机组运行最佳范围,调整保护逻辑及保护定值,避免机组在危险工况下运行。东汽是集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汽轮机制造厂家,可有效保证机组在供热状态下汽轮发电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工程质量有保障。

余小兵              文圆圆

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林峰发表“高效向心式蒸汽涡轮机与蒸汽涡轮增压器技术及其在大机组供热改造中的应用”演讲。以国家大力推行纯凝机组热电联产为契机,机组供热蒸汽能量的最佳梯级利用为研究目标,蒸汽涡轮增压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定位,依托项目团队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进行涡轮增压器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创新,用1到2年时间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涡轮增压器产品,并进行项目示范。将分别为某电厂的东一线或东二线供热管线提供一套蒸汽涡轮增压器。

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必科发表“长距离供热系统地埋管查漏最新技术”演讲。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网下地成为长距离供热发展必由之路,而地埋管可靠性是长距离供热长期稳定的基础。蒸汽地埋管由于由外套管、疏水管、排潮管、压力补偿器,安装要求高,难度大,保温条件恶劣,地下防腐困难,更容易泄漏。如果不深入研究,不改进查漏方法,一旦地埋管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查漏和处理都相当困难,周期长,一旦停汽将会严重影响用汽单位的正常生产,影响发电供热机组安全运行。

林峰              吴必科

会议安排多场专家对话、代表提问、专家答疑,参会者和嘉宾面对面,对关注问题展开交流,解答难题,畅谈观点。心得体会、参会感悟和开心一刻环节。与会嘉宾踊跃参与,回顾供热工作历程,展望未来,引吭高歌,为年会增添一抹生动的文艺色彩。

3月6日,年会组织部分代表参观国家能源集团晋江热电有限公司、福能集团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电厂精心组织人员接待,耐心解答代表提问。

 

参观

 

 

 

 

中国电力科技网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实况录像,赠送国家能源局、各大发电集团主管部门;还将本次会议专家演讲PPT上传至中国电力科技网相关栏目和电力月刊,供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保存、共享、传播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电力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力科技网:www.eptchina.cn;

联系人:周丽15010503361;耿迪18910897399。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