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

核心提示: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协办的“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2020年8月27日在烟台召开


  山东海阳核电有限公司核能供热项目投入商业运行,首个供暖季呈现安全、稳定、清洁和高效四大亮点。核能从单一发电走进供热市场,逐渐超脱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拓展综合利用领域。为及时交流、推广核能供热技术,探讨综合利用创新发展,完善核能领域科技研发体系,推动能源革命,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协办的“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2020年8月27日在烟台召开,中国工程院叶奇蓁、于俊崇、江亿院士,中国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等25位权威专家、技术高管,针对核能供热技术和综合利用创新发展演讲并答疑,推广、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发展前景。


会场

  耿若馨女士代表中国电力科技网主任魏毓璞宣读主办单位开幕辞。

碧浪争踊跃,晓燕竞鸣啼。
海阳树典范,旭日敛红霓。
专家精演讲,嘉宾凝聆听。
核电创新篇,神州遍锦地。

尊敬的叶奇蓁院士、于俊崇院士、江亿院士、国家核安全局赵成昆局长、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刘承敏院长,尊敬的与会嘉宾:

  “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因疫情延误,大家不离不弃,今天终于开幕了!

  热烈的掌声令人感动,我谨代表中国电力科技网向各位和协办单位表示崇高敬意和由衷谢忱!

  山东海阳核电有限公司核能供热项目迈出“中国第一步”,创先河,实现零突破!38年前我国学者提出研究开发“核能低温供热”的设想终于在2019年11月15日圆梦。核能逐渐超脱仅提供电力的角色,综合利用领域逐步拓展。

  安全、清洁、经济是核能特质;能源、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是核能技术主战场。

  十四五期间,我国核能将紧跟世界核电技术前沿,巩固清洁发电优势,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发挥作用。核能综合利用必然成为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阳核电供热开先河,综合利用领域拓发展。
  探索科技研发新体系,推动能源革命谱宏篇。

  期待与会嘉宾、研学巨匠、技术翘楚、应用精英、产业领袖能够在本次会议中激情碰撞思想,引领创新理念,分享真知洞见,共创核电事业美好未来!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承敏代表协办单位致主题辞。

  首先,祝贺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协办的“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隆重召开。大家知道,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本会一再延期,在会议组织部门多方努力和在座各位大力支持下,会议得以今天在山东烟台顺利召开,实属不易。希望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能各抒己见,在“核能综合利用技术”这个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有所收获。

  其次,非常感谢中国电力科技网关心和支持核能事业的发展,多次为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之间搭建“供需”桥梁,为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也让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核能综合利用创新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自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包括核动力工程设计、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集成采购、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实验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是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下设5个研究所、1个设备集成采购部、1个企业管理部、1个基地、3个专业保障中心。拥有90多个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3个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核动力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我国国防、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能源开发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院积极致力于核电研发,先后培育了国产化核电品牌CNP600、CNP1000、CPR1000。已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三代核电技术特征的华龙一号(ACP1000)、玲龙一号(ACP100),正在开展ACP600/ACP1600反应堆技术和CF系列燃料元件的攻关。同时,院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核技术应用的开发研究,初步形成了核能海水淡化、核级设备鉴定、核能低温供热、民用同位素及其配套的多种医用治疗机、工业用探伤机等支柱性产品。

  国际原子能机构本世纪初提出了革新型反应堆和模块化建造的概念,定义电功率在30万以下反应堆为小型堆。我院紧跟世界核能趋势,“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成熟的型号小型堆技术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成果转化,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模块式小型堆系列,填补了国内空白。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分为陆上小堆ACP100和海上浮动堆ACP25S、ACP100S,由于模块式小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良好的经济性、广泛的适用性等特点,可为城市区域、工业园区、偏远地方、海洋开发、海岛建设等提供热电水汽等多元化能源需求。

  在国防科工局、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模块式小型堆已完成了近百项关键技术攻关、30余项关键设备研制和9大关键试验验证,取得了400余项专利。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评估后认为:ACP100模块式小型堆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满足最新核安全法规要求,达到国际第三代核能技术水平,可用于示范工程后予以推广。此外,ACP100已完成IAEA组织的GRSR核安全通用审评,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通过的小型堆堆型,极大促进了模块式小堆走出去。结合海南昌江示范厂址,已完成工程设计、初步安全分析、两评等工作,2017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复函,同意开展海南昌江小堆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近日PSAR报告已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评,预计2020年底将通过国家核准和具备FCD条件。

  今天,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核能清洁供热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2019年11月15日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成功商用——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享受了核能商用供热,核能这种清洁供热方式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山东积极响应国家探索核能供热的部署要求,在确保海阳核电1、2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核能综合利用步伐,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首个核能清洁供热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为我国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全新方案。当前,山东正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将发展核电主动融入全省能源转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拓展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低碳、环保、高效、互补的清洁能源链条,积极推进热电联供、海水淡化、制氢、储能等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大力推进核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激发核能综合利用“新动能”。

  今后,核动力院希望能与山东省在核能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加强合作,发挥自身技术研发优势,从而实现企业与地方政府、环境多方共赢。
  

耿若馨                          刘承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发来贺辞视频

  很遗憾,此次无法参加盛会,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向大会表达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核能是未来最重要的“零碳能源”之一,在未来低碳能源转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国家核能目前主要是发电,但是其能源一多半实际是在发完电以低品位热量的形式排放掉了,而这些热量,又恰是建筑供热的最好热源,所以只能把这部分热量回收起来充分利用,对发展低碳能源系统至关重要,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将占大比例,而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风电、光电,这些都是直接以电力形式输出,只有生物质能是以燃料输出的。但是生物质能在总的能源系统里比例很少,又不能满足我们对热量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核电的低品位余热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补足热量,我们国家未来如果在北方沿海地区装一亿千瓦的核电,那么它排放的低品位余热,可以为五十亿平米的城市建筑提供热源,这五十亿平米是我国北方需要采暖城市建筑的四分之一,所以在整个能源系统里作用非常重要。

  此外,北方沿海地区又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现在是靠南水北调,引黄济冀,来解决水资源问题,那么利用整个沿海核电的余热做海水淡化产生出热淡水,然后直用单管输送这个热淡水90到120度之间,热淡水到了城市末端可以通过水热分离技术分离出十五六度的淡水和城市供热需要的热量,这样就实现了水热联产,水热同送,在末端水热分离,通过这种办法消耗的低品位热量跟只送热是一样的,所以相当于实现了零能耗海水淡化,这样就可以解决北方沿海地区水和热的问题,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希望这次大会,能够助推我们国家核能综合利用这件大事,推动我国更早完成低碳能源转型这个伟大战略任务。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70年功勋人物叶奇蓁发表“核能供热”演讲。供暖面积持续增加,供暖供需关系极度紧张,能源结构极需调整;清洁供热、低碳发展要求取缔散煤燃烧和小锅炉、压减大型燃煤锅炉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城市核供热主要有两种方式:将核电站设计或改造成热电联供的电站,利用核电站二回路的抽汽向热网供热,抽汽温度和压力可根据热网的需求,以及核电站与热网的距离,即输热管线的长短决定。采用城市供热专用低温供热堆,输出压力1-2MPa,温度100度左右的热水,由于参数低,安全性好,可建设在城市近郊。介绍海阳核电厂热电联产实践,对核能供热提出进一步改进方向:优化水池式低温供热堆设计、冬季供暖夏季供冷——采用溴化碘制冷、利用退役燃煤热电联供厂址,合作建设、争取公益事业的优惠政策、生产医用短寿命同位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核动力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于俊崇发表“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演讲。能源转型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党中央已吹响能源转型的号角,作为能源工作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投入其中,这是任务,更是责任。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是“绿色、环保、经济、安全”。所以,现存的每一种能源既是转型的对象,又是变革的主力。核能当然是其中之一,它有独特优势,但绝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自说自话”,更应该认清自己特有的不足。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安全是靠技术、规范标准、监管制度、从业者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来保证的。它涉及设计、制造、试验、运维、监管等各个环节,所以核安全和清洁保障是系统工程。在这方面,我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成功的保障机制与经验,核安全和清洁是有保障的。核能利用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用于发电不仅促进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更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核能利用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叶奇蓁                            于俊崇

  江苏苏夏能源集团副总裁、南京苏夏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丁巧芬发表“蒸汽管道远距离输送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演讲。通过典型案例,从保温材料到技术措施,再到施工工艺,综合介绍长输低能耗热网技术,分享苏夏能源集团多年研究成果和经验。逐一详述长输低能耗热网四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实例,温降和压降进一步降低,输送能耗损失进一步节省,输送距离越来越长,技术更为成熟可靠,并对正在攻关的第五代技术做了简要阐述,指明其目标:达到3个“1”,即:每公里的压降控制在0.01Mpa以内;每公里温降控制在1度以内;质量损耗控制在1%以内。最后介绍苏夏业绩和未来定位:国内一流的节能与供热领域专有技术服务商。

  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成昆发表“我国小型堆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演讲。简述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核能在应对挑战中的重大作用,分别从现状概述、大型核电厂的优缺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优势来说明为什么要发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介绍国外小堆发展现状、国内小堆发展现状、国内小堆市场前景,小堆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丁巧芬                            赵成昆

  赵成昆主持“院士、专家对话”,叶奇蓁、于俊崇、丁巧芬、侯志刚针对核能供热安全性、经济性等热点问题,发表各自观点。


院士、专家对话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永红发表“核电供热发展及规划案例研究”演讲。以压水堆为主的核电主蒸汽参数低,发电效率低,余热潜力大。大型核电站距离城市密集区较远,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是解决核电大规模余热外输的重要途径,在核电厂内实现梯级利用低温乏汽是实现经济性的重要措施。核电供热若采用水热同送形式,可兼具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可实现更远距离的低成本零碳供热。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带头人、研究员严明宇发表“铅铋快堆安全特性探讨”演讲。传统反应堆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多用途等面临诸多挑战,在实现固有安全和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存在困难。铅铋合金的综合自然安全属性为设计者提供释放可能性的实现途径,结合合理设计,充分发挥铅铋合金的固有安全优势,达到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目的,从根本上保障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铅铋堆的固有安全属性使电厂建造、运行、维护等成本有效降低,可解决安全性与经济性“左脚踩右脚”的矛盾,形成和谐共进的关系。同时,其结构紧凑、热效率高等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永红                           严明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芯设计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兴民发表“辽源‘燕龙’多用途清洁供暖示范工程情况介绍”演讲。核能供暖---以核能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暖方式,核反应堆替代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称为“不冒烟的锅炉”。分别从高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多用途、厂址适应性强,系统简单、运维简便、技术成熟来讲述技术特点。“燕龙”堆系统简化、运维简便、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环境友好、价廉物美!是我国北方冬季清洁供暖理想热源,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中核集团快堆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张东辉发表“基于先进核燃料循环的一体化快堆核电园”演讲。一体化快堆核电园实现了厂内闭式循环,只需补充贫铀即可满足运行需要。载锕均匀嬗变使得放射性废物的环境影响时间以及需处置废物量大大降低。厂内自循环大大降低了大量钚的运输,对防扩散和核材料保护有巨大优势。
   

刘兴民                         张东辉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中心供热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永林发表“大型火电机组供热改造技术及厂级统筹运行优化”演讲。通过国家政策、节能降耗的需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需求增长、发展机遇、面临的问题来讲述采暖供热技术方案:中低压连通管采暖抽汽、低真空/高背压供热、基于双工质冷却的部分高背压供热、低压光轴供热、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吸收式热泵供热、汽轮机旁路供热技术、烟气余热供热技术、核能供热。工业供汽技术方案:冷再/热再等抽汽供热(最常见)、中联门参调改造方案、旋转隔板抽汽供热、压力匹配器/热压机、座缸阀调节抽汽、背压机供热方案——能量梯级利用。

  中国核学会严重事故委员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周涛发表“小型堆技术在未来综合能源系统中应用探索”演讲。小型堆技术和综合能源系统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巨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提高非能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交叉联合应用和定位能动技术与非能动技术是小型堆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以核能为中枢稳定器,积极发挥风光为主力效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的互补性让风光核能量转换小型系统有潜力成为资源利用率最好的独立能源系统,解决远离电网及一些特殊地区高山、海岛的供电、新农村及城镇、医院等建设中的生态能源项目、高速公路信号以及照明、供电成本高的用户供电等。作为主电网的有效补充,提高输变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线路电能损耗。对改善偏远地区与岛屿等宜居性与发展水平及军民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永林                              周涛

  严明宇主持“专家对话,互动答疑”,李永红、刘兴民、张东辉、刘永林、周涛围绕小堆、快堆及核能供热具体方案和规划同与会嘉宾展开交流。


专家对话、互动答疑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令知发表“压水堆核电厂核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演讲。核能供热技术成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核电后续发展起着战略支撑的作用,需重点并尽快推进。海水淡化技术成熟,结合当地政府政策,配合下游企业用好政策,争取尽快落实具体项目的实施。电解水制氢技术成熟,液化储氢技术逐渐成熟中,建议跟踪氢能利用,适时开展制氢业务。最后介绍电储能或储热技术应用。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董哲发表“低温供热堆热电水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案”演讲。通过发展背景、一体化压水堆(iPWR)、可持续综合能源(SUSTINE)系统来讲述一体化压水堆(iPWR)技术;低温供热堆(NHR)、工艺流程简图、MED-TV海水淡化工艺来讲述低温供热堆热电水联产机组方案;低温堆联产机组动态特性建模;NHR联产机组控制方案及特性:负荷跟踪控制、负荷匹配控制、控制方案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与展望。
  

林令知                            董哲

  国家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海水淡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吕庆春发表“用核能淡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演讲。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家,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作为经济发展和核心的沿海地区,水资源匮乏形势尤为严峻。通过主流淡化技术、反渗透(RO)基本工艺流程、多级闪蒸(MSF)工艺流程、低温多效(MED)工艺流程来阐述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国内进展和体会;沿海核电站分布、发展核能海水淡化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核能海水淡化应用展望。最后讲述推进海水淡化做强水产业。

  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河北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吕军发表“‘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设计”演讲。从项目背景、总体思路、必要特性、技术特点、安全特性等方面讲述“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设计工作,并介绍了“燕龙”堆设计优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供热堆研发设计和市场推广应以需求为目标、以安全为前提、以经济性为基础,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应该充分发挥固有安全优势,在市场中找准核能热源的定位,做好核与热的有机结合,同时在监管审批政策、清洁能源政策等方面努力争取国家支持,为打好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

  
吕庆春                            吕军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设计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侯志刚发表“大功率核电汽轮机供热关键技术分析”演讲。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供暖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为了能源高效利用,供暖方式日趋集中化。目前承担供暖的主要以大型煤电热电联产机组为主,而核电机组能源清洁,参数较低,供热效率好,汽量大,供热能力高,完全可以满足当前供热市场需求。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拟对汽轮机进行抽汽改造,抽取部分蒸汽作为热网的热源用来加热热网循环水。通过用户和设计院的前期调研,核电厂在大容量和承担基本负荷的条件下,相对火电厂表现出经济上的优越性。田湾核电、秦山核电所在区域也有供暖需求,海阳核电供热工程改造方案同样适用于田湾核电项目和秦山核电项目。分析核电汽轮机与火电汽轮机供热特点、不同供热方案技术对比、供热工况下机堆匹配技术;供热工况下汽机安全运行考虑因素;最后讲述海阳核电供热项目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熔盐部主任、研究员王建强发表“钍基熔盐堆核能综合利用”演讲。熔盐堆是第四代反应堆六种堆型之一,钍基熔盐堆是新一代核能,以钍作为核燃料,以熔盐作为冷却剂,工作于常压、高温,适应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小型模块化先进反应堆,是唯一的液态燃料堆。讲述核能综合利用和核能——可再生能源多能融合系统;熔盐物性与应用优势:熔融盐,简称为熔盐,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的无机盐在高温下发生相变可以变成熔融态的无机盐;与水、油等传蓄热介质相比,熔盐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再继续分别讲述熔盐在储热领域中应用;几类典型的熔盐体系;国际氢能市场;核能制氢获得更多的关注;各种分解水制氢技术对比;高温电解制氢技术的优势;最后说明研究进展:核能高温电解制氢经济性评价。
  

侯志刚                          王建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热堆项目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孔海志发表“一体化小型清洁供热站及其应用研究”演讲。清洁供暖作为当前国家推进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中广核致力于将核能应用到民用供暖和工业供热领域,打造一体化小型清洁供热站,采用NHR200-II改进型壳式小型堆技术。该技术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历时20余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小型堆,技术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基于壳式一体化供热堆的技术特性,其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包括工业供热、供汽;城市供暖;海水淡化或苦咸水治理;制冷、分布式综合能源供给站等。一体化小型清洁供热站在供热工程应用方面针对用户侧差异化的用能特性形成“民用供暖+工业供汽”的商业模式,从而有力提升了项目经济性。最后,针对清洁热能项目产业发展面临的足额消纳、经济性等问题引入应用侧多能互补方案获得显著改进,实现了输出蒸汽参数以及总体热效率提升,实现双堆产出蒸汽的足额稳定消纳。在深层次上为内陆小堆发电问题政策解耦,打通核能供热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可行方案。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研发所专家、高级工程师侯平利发表“当核能拥抱化学能——新时代核能+多能综合利用系统展望”演讲。传统视角下核能综合利用关心的是核能从单一发电,转向通过非电应用如核能制氢、高温工艺热、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种综合利用形式。核能的梯级利用,也就是综合供能,不但是提高能效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增加核能系统灵活性的有效手段。小型堆核能系统真正推广到市场应用,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且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然而,当前世界核电处于以压水堆为主流的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未来四代堆型尚不成熟的时期。基于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小型堆核能系统在发电经济性和供热参数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无法在短期内满足市场需求。最后介绍核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应用场景、核气联合循环技术、核能+氢能应用场景。
  

孔海志                         侯平利

  董哲主持“专家对话,互动答疑”,吕庆春、吕军、林令知、王建强、 孔海志针对核能综合利用及核能供热技术,发表各自观点。


专家对话、互动答疑

  大唐集团核电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管理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庆春发表“核能热应用——核供热”演讲。在将核热用于区域供热方面获得积极经验,现有系统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是可接受的。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在核电站的热传输回路和热应用回路之间需要一道或多道保护屏障。必须对热应用回路进行连续监控,并且在设计中必须包含足够的隔离装置。如果核电厂已经存在核基础设施,则实施热电联产所需的其他基础设施实际上与常规供热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相同。如果仅将一小部分反应堆功率用于核热应用,则对核电厂运行的干扰很小。但是,如果将反应堆功率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核热应用,则在核电厂的设计和安全评估中必须考虑应用系统中预期的所有瞬态的影响。必须进行国际交流,以进一步改善现有和未来核热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可靠性。

  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蒋平锁发表“热网首站的安全运行问题”演讲。选择膨胀自由度高的壳管式换热器,非常重要。控制好抽汽参数,减少压力波动。控制好水位,减少波动。热网补水杜绝“自来水”直接添加。定期监督水质并作调整。非供热期管系做到压力防腐保护。加热器干态防腐更可靠。在投运前保证实施气压检漏换热器汽侧检漏无须采用>0.5Mpa高气压方式。注重对热网循环水回水清污设备的排污管理,按照定期工作执行,寻求滤水装置在线排污技术应用。对热网水进行电子技术抑制结垢或电子除盐。采用新型胶球清洗技术,保证供热能力和防结垢,降低泄漏风险。新加热器,蒸汽冷却段和疏水独立设计值得考虑。
  

张庆春                            蒋平锁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体技术部科长、高级工程师余建辉发表“一体化供热堆与多能耦合探讨”演讲。核能供热是全面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一体化供热堆采用一体化、全自然循环及无硼堆芯设计理念,并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实现无限时安全壳冷却大幅提升了安全性、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从源头上减少放射性废液产生,并利用废液复用和载带蒸发工艺实现了放射性废液零排放,大幅提升了环境友好性。多能耦合满足灵活的供热负荷需求,可以较大程度上提升供热可靠性,同时确保供热堆基负荷稳定运行,有利于充分利用核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经济性。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部反应堆安全及燃料性能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魏严凇发表“气溶胶行为研究在小型堆源项评估技术中的应用”演讲。介绍相关技术涉及的小型堆种类和发展现状,气溶胶行为研究方法和发展水平,现有技术能力和遇到的问题,技术应用方面展望和思考。
  

余建辉                            魏严凇

  蒋平锁主持“专家对话,互动答疑”,张庆春、侯平利、余建辉、魏严凇围绕核能供热相关政策、发展应注意问题,供热安全性等同与会嘉宾展开讨论。


专家对话、互动答疑


合影

  中国电力科技网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实况录像,赠送国家能源局、各大发电集团主管部门;还将本次会议专家演讲PPT上传至中国电力科技网相关栏目和电力月刊,供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在线浏览、免费共享、传播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电力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力科技网:www.eptchina.cn;
联系人:周丽15010503361;耿迪18910897399。
相关报道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