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会议报道

核心提示:  十三五是中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跻身世界核电第一方阵的窗口期。为交流核能利用创新技术,推进核电强国进程


  “十三五”是中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跻身世界核电第一方阵的“窗口期”。为交流核能利用创新技术,推进“核电强国”进程,中国电力科技网“核能发电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于2018年6月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26位专家对核能利用创新技术发表演讲,展开研讨,进行院士、专家对话。


  中国电力科技网魏毓璞主任发表致辞: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热情欢迎来到“有福之州”,参加“核能发电技术创新高峰论坛”!
  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工程——福清核电5 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就位,防城港二期、卡拉奇项目等“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进展顺利,三门核电1号获批装料,全球首台AP1000即将运行,我国三代CAP1400具备开工条件,中法合作台山核电站,作为全球EPR 首堆1 号机组成功装料。捷报频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深入,核电海外出口也不断发力,我国正向“核电强国”稳步迈进。
  本届核能高峰论坛叶奇蓁院士、王乃彦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三大核电集团及相关科研院校权威,台湾学者和美国双院士共26位专家演讲、报告、答疑,6月7日参观福清核电“华龙一号”,共享先进核能发电技术。
  作为主办单位中国电力科技网主任,我提议:全体以热烈掌声对三位院士、诸位专家学者,以及福清核电站,表示由衷地谢忱!
  一年一度高考,忆昔求知渴望,珍惜论坛机会,交流科研成果,广交业内同仁,开拓创新思路,定然满载而归!

魏毓璞

  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宇肇致欢迎辞:
  今天,我们共聚榕城,召开“核能发电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共同交流核能利用创新技术,推进“核电强国”进程。我谨代表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向百忙之中莅临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项目一次性规划、连续建设6 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662万千瓦,总投资近千亿元,计划2021 年全面建成,年设计发电量500亿千瓦时。5、6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品牌,分别于2015年5月7日和2015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与示范工程是中核集团“龙腾2020”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核心技术提升项目,是中核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自主创新”号召,顺应国际核电技术发展趋势,集我国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吸收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创新成果,历经三十余年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核电技术。采用单堆布置、大自由容积双层安全壳、0.3g地震安全停堆、177组燃料组件、60年设计寿命、18个月换料方案、设计可利用率大于90%、抗大型商用飞机撞击、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措施、多重冗余设置安全系统、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等一系列技术方案,采用成熟经验证的技术,具有很高安全性、成熟性、经济性。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集成了核电全产业链以及重大装备制造业相关服务行业知识经验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水平发展程度,是我国由核电大国迈进核电强国重要标志。使我国拥有与“美国AP1000”和法国“EPR”等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同台竞争产品,并且关键设备制造已形成国产化能力,未来将带动核电产业走出去、带动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担负着我国核电“走出去”国家战略重任。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也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目标工期为62个月,目前工程进展已过半,里程碑节点目标均按计划或提前完成。工程一级进度计划全年完成率100%,二级进度计划受控,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关键路径按计划推进,总体进展略有提前。首台机组设计文件按计划累计出版率99.95%,采购包合同总签订率达100%,11项长周期设备进展受控。“华龙一号”调试生产准备工作全面推进。
  福清核电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行各界帮助与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福清核电对长期关心、支持、帮助福清核电的各位领导、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陈宇肇

  会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致辞并发表“关于核能未来的联合建议”主旨演讲。首先阐述未来能源结构中核能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其次讲述近中期推广第三代核电站的可行性与挑战(安全性)及措施(经济性);再次说明创新型未来反应堆设计前景与挑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及其他先进技术;最后讲述核电活动50年来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评价:在过去50多年核电站发展历史中,从严重事故经验反馈中可以看出,如果裂变产物是被封闭的,其对人类无任何辐射影响,即使有,影响也非常有限;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公众辐射照射水平是非常低的;甚至低于燃煤发电等活动产生的辐射水平;核电站事故对公众健康影响亦非常有限;但在事故地点附近,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方面社会影响却很严重;因此,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提高所有在役和未来反应堆安全性,以在任何情况下阻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核能是一项朝阳技术,有巨大的改进潜力。耐事故燃料(ATF)等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简化系统,从而增强竞争力。高度创新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灵活性、推广分布式发电。

叶奇蓁

  会议主席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致辞并发表“发展核能供热,缓解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主旨演讲。首先概述在我国北方各省发展核能供热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外核能供热情况。核能供热是一种清洁热源;低温供热堆固有安全性非常好且低温供热堆的综合利用,实现良好的经济性。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提早规划,有效沟通,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促进转型,尽早见效;加强组织领导,抓紧研究制定核能发展规划,将核能纳入供热规划;组建核产业集团,积极打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以核能取代燃煤锅炉,造福百姓。


王乃彦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全球著名超级计算机专家陈世卿发表“特制型超级计算机用于保障核电安全和提高核电效率——安全高效的核电设计”演讲。
  

陈世卿                    李若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原秘书长李若梅主持院士、专家对话交流环节。叶奇蓁、王乃彦、陈世卿、范霁红、陈矛、陈世均6位专家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对于核能发电技术当前发展热点的观点,并对核电前景展开交流。


院士、专家对话

  国家电投集团科技研发总监范霁红研究员发表“核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及技术发展趋势”演讲。概述高效混合能源系统、去中心化混合能源系统、数字化混合能源系统及氢能应用、热能应用、储热系统等未来能源系统,并指出未来的三大主要储能方式是储电、储热、储氢;其次说明核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核能是清洁安全绿色低碳能源,应该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核能系统是可调节能源系统组成部分;可调节能源系统是一个混合能源系统;核能本质上首先是一个热能系统,应在热电间灵活转换。最后总结其核能系统技术发展趋势:第三代核能系统重点加强核能安全性,第四代核能系统应重点解决好核能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可调节性;可持续性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可持续概念,除了资源的保障、环境可承受,还应该包括经济可承受。为使在核能系统可调节的同时,保持好的经济性,未来的核能系统应该是一个混合能源系统,在热功率不变的同时发电能力可调节,多余的热可大规模储存。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云生发表“先进核能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演讲。首先概述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其次详述其主要特点及趋势:先进堆实际研发进度落后于原先计划;大型先进压水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发展主力堆型;先进堆概念设计多,多数处于探索阶段,主流方向不明确,攻克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将使先进堆有所突破;国际联合研发是先进堆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要继续优化,完成标准化工作,提高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开发先进燃料元件,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解除公众之忧。小堆研发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尽快建成示范堆,重点在多用途性和模块化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四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接受性)统一。
  

范霁红                    白云生

  大唐集团核电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管理部主任张庆春发表“先进核电在未来美国电力市场中的作用”演讲。通过分析框架和情景,说明天然气价格敏感性研究结果及能源和环境政策敏感性结果。得出重要结论:先进核电可能需要得到超出从大宗能源销售中获得收益以外收入,例如来自工艺热、能源储存和燃料合成、区域供热或其他。未来如果没有新政策或创新来大幅压低核能发电的成本,就需要开发新核电技术并进行选址以促进提供多种服务和产品。

  北京泰纳通核电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华发表“人因工程(HFE)在核电安全运行中的应用”演讲。人因工程是将有关人员能力与局限性知识应用于电厂、系统与设备设计中;人因工程应用对于电厂安全、可靠性、可用性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有助于避免错误并改善人员表现,符合监管机构要求且具有成本效益。成立于1957年的西班牙泰纳通公司是一家核电工程服务公司,近十年来向美国、中国、日本、瑞典、韩国、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所设计人因工程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核电站。
  

张庆春                    韦华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张乃樑发表“小堆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我国核动力破冰船技术开发的思考”演讲。介绍核动力破冰船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关键技术和我国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矛发表“核能供热技术应用探索”演讲。详细介绍核能供热技术特点和技术适用范围,并对我国核能供热发展进行展望。
  

张乃樑                    陈矛

  台湾诚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技术部顾问王琅琛发表“台湾核电安全运行40年关键技术”演讲。首先讲述核电安全运行关键技术:RETRAN 软件瞬时分析技术、RELAP 软件事故分析技术、PRA 风险评估技术;其次说明其改良型运转规范以及《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有效期限延续,紧接着讲述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最后讲述断然处置措施和海上救援系统。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所主任李春发表“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与设计扩展工况要求问题探讨”演讲。首先概述HAF102-2016相关要求,其次讲述实际消除提出与发展、实际消除大量发射性释放研讨、“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共识;说明设计扩展工况提出和发展、设计扩展工况在电厂运行状态中体现、设计扩展工况与纵深防御层次-WENRA、设计扩展工况与纵深防御层次-IAEA、设计扩展工况相关要求落实。“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是我国未来核电发展安全要求,设计扩展工况相关概念提出是实现该安全要求的必要条件;明确“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设计和扩展工况的相关要求。
  

王琅琛                    李春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堆芯设计所高级工程师李肇华发表“PSA技术在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提升中的应用探讨”演讲。首先概述PSA;其次讲述PSA应用之监管支持(性能指标)、监管支持(先兆事件)、CAP1400设计改进支持、方家山风险监测器开发、田湾核电厂风险指引型管道在役检查;最后从置信度、时效性、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随着设计扩展工况、小堆、核电厂运营优化等各类对PSA新的需求的不断出现,PSA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核能安全性、经济性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吴国东发表“浮动堆实物保护关键技术”演讲。首先概述研发中心及项目进展;其次讲述浮动堆实物保护现状:缺乏顶层设计依据、行政监管不明确、应急响应体系不完整、技防手段匮乏、有效性评价方法待建立;建立完善海上浮动堆实物保护标准体系,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对技术防范手段研究,促进民用海上安防技术发展、通过与相关国家部委沟通,建立行政监管体系,目的是保障海上核设施免遭非法破坏,促进海洋核能发展应用;并对浮动堆实物保护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讲述示范工程实物保护开展工作。
  

李肇华                    吴国东

  东华理工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国书发表“聚变——裂变混合堆在我国核能发展的地位系统中作用和发展前景”演讲。指出核资源、核安全、高放核废料的处理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混合堆系统电能输出对Qn和Mn,net变化都敏感,总体上提高Mn,net对系统功率输出是有利的;对于混合堆/PWR共生能源系统,低Qn能量放大、高产钚率混合堆作为驱动源是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238U和232Th资源是我国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符合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要求;聚变-裂变混合堆裂变燃料增殖能力及嬗变核废料能力比快中子反应堆、加速器驱动混合堆具有显著的优势,混合堆聚变堆芯技术是制约混合堆发展的主要障碍;ITER和CFETR将极大推进聚变堆堆芯物理及关键技术、氚自持技术等的发展,对开发混合堆具有决定性影响;聚变堆第一壁材料依然是制约纯聚变堆应用开发的根本性障碍,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解决,因此,混合堆是聚变能实现近期应用比较现实的技术路线;混合堆发展近期不仅可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应用,而且长期可极大推动纯聚变能的技术发展。因此,混合堆应用及发展前景:有挑战,但是机会更大。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肖宏才发表“核能新时代——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及自然安全现代核能体系”演讲。首先讲述创新驱动发展,开辟核能新时代;其次讲述贯彻落实反应堆自然安全原则,排除严重事故风险;然后说明压水堆安全冷却系统改进、AAP(Advanced All Passive)“非能动启动+非能动运行”的完全非能动堆芯余热安全冷却系统、AAP完全非能动安全注水系统、压水堆安全冷却系统的改进,紧接着讲述浅池式低温供热堆、快中子反应堆、钠冷增殖快堆、铅冷快堆的发展历程、BREST自然安全大功率铅冷快堆、S-CO2冷却自然安全大功率快堆、军民融合发展与开展国际合作;最后总结现代核能体系:AAP压水堆+自然安全大功率快堆,目标:确定性的核安全;核燃料无时限的供应保障;放射性废物减量化及保持自然界辐射平衡;防止核武扩散;保持核能对其他能源的经济竞争能力;(前端+反应堆设计与运行+后端);全产业链内各项技术都已得到验证。
  

张国书                    肖宏才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赵柱民发表“中国铅基反应堆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演讲。介绍国际铅基反应堆技术发展现状,中国铅基反应堆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分析;提出推进中国铅基反应堆发展的若干建议。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一分部主任工程师蒋晓红发表“中广核华龙一号核级阀门设备鉴定实践及经验反馈”演讲。指出正常运行工况条件、地震输入条件、事故工况环境条件、严重事故环境条件、热冲击(起始个别最高温度)和高能管道破裂为鉴定所需关键数据。运用分析、类比、组合、试验的鉴定方法和一致、延伸、全新的鉴定策略。采用基准试验、流量特性、极限条件下的可运行性能、端部加载性能、循环寿命、振动老化性能和事故环境条件下的可运行性等鉴定技术,应尽可能在成熟技术上进行优化改进,减少全新设计的批量使用。
  

赵柱民                    蒋晓红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陈世均发表“核电设备管理未来发展——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监测、诊断与健康管理”演讲。讲述能源行业智能化技术发展形势,新潮流、新理念;核电行业两化融合,能源行业智能化动态,“大云物移”;其次具体讲解中广核设备管理实践与探索:(一)中广核设备管理实践——发展历程、AP913、核心技术、安全业绩、非计划自动停堆、群厂设备可靠性ERI指数;(二)中广核设备管理智能化探索——规划、技术路线、数据治理、分析建模、应用场景、功能研发;(三)核电设备智能监测、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路线、智能监测、智能诊断、健康评估、运维管理、经验反馈、设备管理专业团队;最后总结核电设备管理未来发展思考:集群、数据融合、智能化、“设备大脑”。

  华东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儒鹏发表“华龙一号 名片中的常规岛创新技术”演讲。针对华龙一号设计创新的目的,主要包含综合性目的和技术性目的。对设计来说:创新从设计优化开始;创新的内涵在设计优化中体现;创新的效果在设计优化后反应。设计优化广义地说包括三大方面:设计管理设计手段优化;设计技术设计方案优化;设备设计设备选型优化。对核电设计来说,优化显得更为重要。而常规岛技术发展总体特点为渐进性、迭代性、连续性和扩展性。全数字化设计技术在核电中首次应用。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设计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造,从“制图”设计转为“数据”设计。全数字化设计在火电设计中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数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陈世均                    李儒鹏

  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先进核能所所长李玉全发表“核电站热工安全验证实验技术与装置”演讲。首先概述比例分析方法和试验装置设计;其次讲述堆芯冷却系统试验装置与结果;然后讲述安全壳冷却系统试验装置与结果:CERT、冷凝试验、蒸发冷凝耦合试验、水分配试验;最后总结严重事故相关试验装置与结果。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高级工程师孟继安发表“压水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CHF与强化试验研究”演讲。提出能显著提升CHF的新型强化沸腾换热结构表面。通过可旋转朝下平板表面沸腾换热实验系统改变换热表面的倾角,研究光表面及不同结构表面的 CHF 随倾角的变化。实验研究朝下半球下封头三维结构外表面的沸腾换热性能。建立了可旋转朝下平板沸腾换热实验系统,通过改变换热表面的倾角模拟朝下半球外表面沸腾换热;基于气泡脱离路径和冷却水润湿路径相分离的强化沸腾换热思想,提出了沟槽表面、网槽连通阵列孔表面和凸起表面;实验研究表明,与光表面相比,沟槽表面、四边形/三角形网槽连通阵列孔表面和凸起表面的CHF增幅可分别达到65%、61%、118%、202%以上。采用叶轮驱动液态金属循环流动的方法,实现液态金属与下封头内表面的高强度对流换热,以提供朝下半球外表面沸腾换热所需热量。实验研究了半球形光表面和三角形网槽连通阵列孔表面的沸腾换热性能。受限于高温条件,三角形网槽连通阵列孔表面没有发生沸腾危机,与光表面相比,其CHF至少提升59%。
  

李玉全                    孟继安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本芙发表“第四代超临界水堆包壳管用12%cr钢组织和性能研究”演讲。介绍12%cr钢制造过程,组织结构分析,各种性能分析和结论。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发表“数值反应堆之CFD技术及应用”演讲。首先概述CFD技术需求及数值反应堆;其次讲述基于CFD核电关键系统设备热工安全特性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芯、蒸汽发生器、PRHR-HX;再次讲述基于CFD棒束核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特性研究;然后讲述CFD多尺度多物理场应用研究(XJTU-NuTheL);最后总结挑战与展望。
  

胡本芙                    王明军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董哲发表“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机组动态特性建模、控制与仿真研究”演讲。重点从NSSS模块建模、负荷模块建模、电力系统建模、机组模型的集成等方面强调SMR机组动态特性建模。针对HTR-PM600电站和NHR-200II联供机组,分别从开环特性仿真分析、协调控制、闭环特性仿真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多模块机组负荷跟踪协调控制,应从多模块机组建模、机组协调控制和机组协调控制三方面着手。
 

董哲
 

专家合影

  6月7日,部分与会嘉宾参观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华龙一号建设现场及展厅。


  中国电力科技网对本届论坛进行全程实况录像,赠送各核电、发电集团、电网公司主管部门和相关电厂、科研单位;还将本次会议专家演讲PPT上传至中国电力科技网电力月刊,供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将先进技术和经验保存、共享、传播,为我国电力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力科技网:www.eptchina.com;
联系人:周丽15010503361;耿迪18910897399。
上海电气
电力月刊131期
第一届燃煤电厂能效提升技术交流研讨会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2016年会


扫描关注“中国电力科技网”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