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应急体系日臻完善 基本实现应急共享

核心提示: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日臻完善国内首个实体场内核应急基地建成,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核应急共享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龙昌  5月13日

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日臻完善
国内首个实体场内核应急基地建成,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核应急共享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龙昌
 
  5月13日,中电投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场内支援基地和支援队伍在中电投烟台基地挂牌成立。该支援基地的正式成立是我国核电集团核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这是我国第一个实体场内核应急基地,标志着我国核应急基地建设计划从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作为保障我国民用核能安全发展的重要一环,核事故应急体系被称作“兜底”力量。从最初的被忽视,到如今成为民用核能大国极为重视的环节。

  相较其他核电大国,我国安全发展核电后发优势明显。尤其是福岛事故之后,我国核电机组全部升级,安全指标可以达到三代安全标准。从概率上来讲,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国际主流在运核电机组要低数个数量级。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将核事故应急体系的建设工作列入核电发展最重要的步骤。

  核电集团场内核应急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活动当天,为基地揭牌的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表示,核电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支援工作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和中国核安全观的最新举措。各核电集团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国家核应急救援队和集团核应急支援队的定位和接口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管理,切实协同推进、统筹加强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工作。

  4月28日,国家级核应急专业救援力量和培训基地授牌授旗刚刚在京完成。这支未来将扩充到300人的力量将同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之前成立的支援队伍及刚刚成立的中电投支援队伍一起组成我国的核应急体系支援力量的主体。根据3家核电集团的初期计划,我国的专业化核应急队伍将在初期达到1200人左右。这对于目前我国的核电发展现状而言已经是较为充分的准备力量。

  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的核电集团应急体系采取了华北—华东—华南,“三区四地”的基地布局方式。可以覆盖目前在运在建的全部核电机组。

  以已经挂牌成立的中电投应急支援基地为例,该场内核事故应急支援基地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烟台市,往北可以有效支援辽东半岛红沿河核电基地,往南可以有效支援江苏田湾核电基地,往西可以支援山东半岛境内的海阳核电基地、石岛湾核电基地。计划建设于秦山核电基地的华东核应急支援基地和采用大亚湾—阳江双基地模式的华南核应急基地同样可以覆盖区内全部核电机组。同时,根据《核电集团公司间核事故应急相互救援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规定,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基地直接具有互相支援的应对模式。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核电厂核事故应急能力共建和应急资源共享目标。

  核应急体系建设将持续完善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规模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当前的核应急体系也将持续完善。李干杰表示,我国要逐步实现核电集团应急支援基地建设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运维管理规范化、设施装备系统化、应急机制一体化、能力维持常态化等“六化”目标。为实现“六化”目标,我国的核事故应急体系建设需要面临一定挑战。

  当前,我国的在运核电基地全部在沿海地区,目前规划的三大基地可以全部进行覆盖。但随着我国核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内陆核电的发展,如位于吉林、湖南、重庆等地的核电项目将无法进行有效覆盖(一般以300公里以内为最佳支援范围,确保24小时内到达)。因此,目前的三大支援基地规划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华中、东北、西南等地区的核应急支援基地建设规划应逐步提上计划日程。

  同时,由于我国在运的核电机组多以M310为基础的压水堆机型,国内核应急队伍所熟悉和实操的也多以此为主。而随着华龙一号、AP/C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小堆等多种堆型、机型在我国的发展,对于核应急队伍的培训工作将会是多元化的。而当前,具备这种培训工作的设施尚不充分(如国家核电建设的AP/CAP台架设施仍然较少)。同时也并没有相关的前例可以明确这些培训体系如何建立,经费如何列支,如何有效监管等。因此,伴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所需的种种软硬件设施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关报道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