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打造平价精品
勇创双碳时代新势力
此次中标的8.5MWD230海上机组采用区域定制化叶片设计、轻量化的半直驱结构、高容错性的电气系统、箱变顶置、集成式吊装、智慧运维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成本最优设计理念。在叶片的外形设计、材料优选、结构细节设计上做了优化和创新,确保既有优良的气动性能,又具有高可靠性和性价比,叶轮直径达到230米,扫风面积约4.1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5.8个标准足球场,根据评估,叶片发电性能在国内外100m以上叶片中处于优等水平。该机组机舱布局简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设计,电气系统均布置在机舱内,可提高调试和作业效率。此平台化设计的机组,不仅具有高可靠性和发电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据测算,在额定风速下,该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18度,单台每年可输出约2600万度清洁电能。按照普通家庭正常用电,此次中标的项目每年发电7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约36万户的用电需求,可减少20.5万吨的燃煤消耗以及减少5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减少碳排放,保障居民日益增长用电需求,助力地区经济绿色发展,让蓝色海洋赋予人类美好生活的梦想照进现实。
强强联手树典范
勇挑海洋强国央企担当
勇挑海洋强国央企担当
2020年,中国中车提出要将风电产业打造成为轨道交通以外的重要增长极,中车株洲所是中国中车核心子企业,也是最早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之一。作为我国风电装备领域的央企代表,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中车株洲所落实双碳战略、服务行业发展需求,把中车风电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央企始终践行国家战略,胸怀国之大者,以产业报国、实业兴邦的责任与担当。
2021年,中国中车与国家电投集团基于深厚的合作基础,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强强联手研制10MW海上样机,取名“国车一号”,寓意国家电投集团和中国中车海上首个区域定制化联合开发机型(早期中车株洲所内部代号为“海平面一号”)。该机组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优为目标,基于模块化设计和先进研发平台而精心研制的区域定制化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等级可向下兼容至8MW,向上可拓展至12MW。未来基于样机平台,功率等级可以向上进一步拓展至15MW,风轮直径可延伸至260m。
2022年,10MWD225样机经过海上各环节的测试验证以及长期运行,发电性能良好,运行稳定可靠,设备平均可利用率超过99%,整体表现大大超出了客户预期,成为该平台机型在此次招标中脱颖而出关键因素。
“国车一号”成功面世便赢得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既基于中车株洲所强大的供应链基础、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海洋装备产业的丰富经验,也得益于国家电投在海上风电的投资、技术、创新优势,特别是国家电投集团风创中心、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在样机建设过程中提供的宝贵经验和大力支持。在海上风电领域,中车株洲所与头部供应链的业务合作已达数十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体系和高效联合开发平台,为海上风电整机的研发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实,中车株洲所海洋装备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歇。作为船舶电驱领域自主替代进口的国内首选供应商,“大湾区一号”游轮便装载了由中车株洲所和招商局工业集团联合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MW级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装置,意味着中国高端船舶“中国芯”的商业化之路迈入新阶段。另外,株洲所2022年推出了具有超强作业能力的、绿色环保的“水龙号”智能水下挖沟铺缆机,开启海缆作业新时代。
笃行致远十七载
攀高奋斗向未来
中车株洲所致力成为交通和能源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深耕风电产业17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秉持“唯实 尊重 创新 成事”的企业精神,不断将轨道交通产业积累的先进技术向新能源产业延伸,把轨道交通的系统集成、变流及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平移应用于风电、光伏及综合能源业务。深耕“器件、材料、算法”内核技术, 在“双碳”领域打造了从器件到部件,从整机到大系统的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构建了“风光水储氢”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首个海上批量项目,既是新突破也是新起点。2023年4月,中车株洲所牵头的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一“深远海超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项目正式启动。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中车株洲所这艘“能源装备航母”正在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未来,中车株洲所将在海上风电、深海装备、船舶电驱三个领域持续发力,立足自身技术链和产业链优势,探索符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技术变革赋能海洋装备发展,在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新征程中不断抒写精彩的中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