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宁波市碳达峰行动

核心提示: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聚焦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充分发挥电力在全社会降碳减碳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宁波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弹性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聚焦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充分发挥电力在全社会降碳减碳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宁波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省级示范区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碳排放达峰行动,为宁波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确保清洁能源100%全消纳。截至2020年底,宁波清洁能源装机378.4万千瓦(含余能)。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居浙江省第一,装机容量“十三五”时期增长25.5倍。开展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电网消纳能力专项评估,编制全市新能源经济开发分布图。助力全国最大海岸滩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宁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平均每年可节约标煤33.3万吨。结合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积极参与全市整县(市、区)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十四五”时期,宁波将依托沿海滩涂和近海风电资源,深入实施“风光倍增”计划。
建设弹性电网,支撑源网荷储一体互动。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十四五”时期电网规划落地,开展特高压交流工程前期工作,加快500千伏杭湾变等工程建设,提前谋划象山500千伏跨象山港工程项目。开展配电网形态研究,满足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推进前湾智慧线路、“泛三江”智慧电缆示范区建设,完成18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试点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建设多元融合智慧能源站,挖掘自备电厂、工业企业、建筑空调等弹性资源,构建多元互动的运营机制。
深化“供电+能效”服务,实施“消费减碳”。主动服务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打造绿色港口、高效工业和低碳建筑,提升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实现宁波各区(县)、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推进港口岸电建设,累计投资1.42亿元建设高压岸电系统,宁波舟山港主要集装箱泊位实现岸电全覆盖。开展全市56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效普查,完成120余家企业能效诊断,助力企业能效提升。推进“余热余气余压”高效回收利用。
拓展能源市场新领域,推动“技术减碳”。推动产学研联合运营,聚焦能源政策、能效提升,组建宁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研究氢能、冷能等属地特色能源应用技术,拓展减碳新领域。开展负荷聚合商机制、工业能效提升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发布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储能投资建设指导手册,为地方储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壮大能源技术创新链,加强技术集成与产品研制,联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大学等9家单位申报氢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企业梯次储能、LNG冷能、氢能利用等前瞻研究,编制《宁波工业能效提升指南》《小微企业园综合能源规划手册》,增强减碳技术支撑能力。
构建高弹性电网市场化机制,探索“机制减碳”。依托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配套市场机制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设计绿色电力、辅助服务、负荷响应等12类市场交易机制,促成当地针织龙头企业完成点对点绿电交易,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开展连续多日负荷响应专项市场试点交易,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让用电企业与电网互动起来,有效缓解局部区域阶段性的短时供电压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投产杭湾越瓷变电网侧储能电站,实现“新能源+储能”商业实践的突破。挂牌成立碳资产管理中心,推出碳管家业务,为客户提供碳账户管理、碳项目监测等五大服务内容,完成国际绿证交易。
挖掘能源数据价值,推动“数字减碳”。高质量建成服务全市的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平台,融入政府数字化改革,采集包括企业表后用电、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转供商铺用电、分布式光伏等社会化用能数据,发挥能源数据服务政府、民生、企业与行业生态作用。研发电力绘宁波、电力查违排、城市房产空置监测、安居绿色行等16项数据产品,提供综合能效解决方案,助力宁波碳达峰行动。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