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首届创新领跑解决方案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刘雨菁在会介绍,中国的光伏制造业接近80%的产量都在国内,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资金往国外走。往外走的风险非常多,包括汇率的风险,政治的风险,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其实最大的风险是在于低价竞争。目前基本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新增需求很大的一些市场,低价竞争已经是一个全面开花的状态。其实在中国,低价竞争也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手段。
据了解,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近10年来我国光伏组件的价格从10年前每瓦近50元左右,下降到每瓦4元左右;光伏逆变器价格从10年前每瓦2元左右下降到2毛钱左右;整个光伏系统的价格从10年前每瓦60元左右,下降到现在每瓦7元,相应的光伏电价下降了76%。《太阳能发展 “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提出了光伏工艺进步和成本下降的目标,包括发电成本再降50%以上,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薄膜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若干新型电池初步产业化等。
业界普遍认为,光伏企业敢于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在不断下跌,致使度电成本下降。通过低价竞争可以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组件的生产成本,让企业逐步摆脱政府的补贴,从而加快光伏平价上网步伐。2016年10月,在内蒙古乌海“领跑者”项目竞标中,英利以0.45元/千瓦时的超低价格中标,这一电价低于当前的民用电价,让业内颇为震惊。这一例子充分说明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企业不得不参与到价格战中,因为如果不加入价格拼杀,则可能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甚至提前淘汰出局的境地。但参与价格比拼,又意味着可能亏损。短期来说,光伏企业阵痛或难以避免。但行业人士担忧,走低价竞争路线的公司,也许根本就没有在这个行业要做20年的准备,因为用价廉质次的产品,维护成本会非常高,作为投资属性突出的光伏系统,稳定性和收益确保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刘雨菁还表示,光伏发电确实是越来越便宜,但是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项目开发商,只关注发电、售电的话,未来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越来越便宜的行业,而且它的规模也不可能永远地这么增长下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扩展新的领域,跳脱出单纯的发电资产,扩展更多的业务类型和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