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平台已连续发布四次季度实证实验数据和一次完整年度数据成果,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聚焦平台前期建设取得的良好实践,共享光伏、储能实证实验数据,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证研究,得到地方政府及国家能源局的充分肯定。

平台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个国家级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由黄河公司建设运营,平台以推动光伏、储能行业发展为目标,于2021年11月启动运行,2022年1月正式开展实证实验工作,填补了行业户外实证空白。平台布置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4个产品实证实验区,储能系统、设备匹配2个系统实证实验区,总建设规模105万千瓦,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
2022年以来,平台共形成高纬度、寒温带地区的265项实证实验对比数据,基于24种不同典型天气,不同应用场景分析维度,实时监测产品和系统的50余项性能参数,积累了气象、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系统等大量客观全面、科学精准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对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平台通过连续一年半时间的对比验证研究,揭示了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存在的如太阳直接照射组件背面、逆变器低负载区间运行时间较长等客观规律,为平台后期设计优化与产品升级提供数据支撑,为不同典型气候下实证实验研究先行先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平台形成了很好的数据库,为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科技研究,提供公共数据服务。”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看来,对光伏、储能关键设备进行户外实证研究,能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平台切实考虑到目前政策研究需求和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选型涵盖全面,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方案设计科学严谨,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平台还同步建设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实证实验管理展示平台和大庆新能源科普馆三个辅助项目,以实现“一主三辅”的效能,这些设施也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追光逐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