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正在加快煤电项目建设。
8月23日—8月31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相继核准了4个煤电项目。根据核准批复,4个项目分别是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工程项目,茂名博贺电厂3、4号2×1000MW机组工程3号机组项目,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和华能海门电厂5、6号机组项目(汕头电厂),主要为“有效补充省内电力供应,提高电网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广东,湖南、河南、河北等地的煤电项目建设也有提速迹象。
与此同时,在风光大基地建设中,煤电项目也稳步启动。2022年3月18日,核准超6年的宁夏华电永利2×66万千瓦煤电项目重启。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相关方案提出风光大基地周边要建设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作为支撑电源,4.55亿千瓦风光大基地项目将配套扩建煤电44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煤电5072万千瓦,同时还将新建气电1300万千瓦、水电660万千瓦。
除了新建煤电项目加速,自2021年以来,不少煤电机组获准延寿。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关而不拆”,原则上全部创造条件转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确有必要进行拆除的,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同意,并对应急备用电源提出具体要求:常态下停机备用,应急状态下启动,顶峰运行后停机,在发挥保供作用的同时为降低整体能耗和排放作出贡献。
尽管各地已经意识到发挥煤电保障性作用的重要性,企业投资煤电的积极性与预期有差距。
煤电投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趋缓。中电联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新增煤电装机从2015年的5402万千瓦下降到2021年的2937万千瓦。火电投资额也在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1163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568亿元。
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火电投资有所增长。2021年全年火电投资额为707亿元,比2020年增长24%。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火电投资额为347亿元,同比增加71.8%。
8月23日—8月31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相继核准了4个煤电项目。根据核准批复,4个项目分别是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工程项目,茂名博贺电厂3、4号2×1000MW机组工程3号机组项目,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和华能海门电厂5、6号机组项目(汕头电厂),主要为“有效补充省内电力供应,提高电网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广东,湖南、河南、河北等地的煤电项目建设也有提速迹象。
与此同时,在风光大基地建设中,煤电项目也稳步启动。2022年3月18日,核准超6年的宁夏华电永利2×66万千瓦煤电项目重启。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相关方案提出风光大基地周边要建设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作为支撑电源,4.55亿千瓦风光大基地项目将配套扩建煤电44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煤电5072万千瓦,同时还将新建气电1300万千瓦、水电660万千瓦。
除了新建煤电项目加速,自2021年以来,不少煤电机组获准延寿。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关而不拆”,原则上全部创造条件转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确有必要进行拆除的,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同意,并对应急备用电源提出具体要求:常态下停机备用,应急状态下启动,顶峰运行后停机,在发挥保供作用的同时为降低整体能耗和排放作出贡献。
尽管各地已经意识到发挥煤电保障性作用的重要性,企业投资煤电的积极性与预期有差距。
煤电投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趋缓。中电联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新增煤电装机从2015年的5402万千瓦下降到2021年的2937万千瓦。火电投资额也在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1163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568亿元。
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火电投资有所增长。2021年全年火电投资额为707亿元,比2020年增长24%。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火电投资额为347亿元,同比增加71.8%。
2015—2021年煤电新增装机情况
图片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15—2021年火电投资额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对于部分煤电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来”。
中电联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持续高于基准价上限,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000亿元左右。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在燃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发电集团再投资煤电的积极性不高。2022年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
有煤电研究者分析,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发债缓解经营压力是短期“药剂”,长期来看,仍然需要通过价格改革找到解决办法。